穿六零,咸鱼女主带全村发家致富(571)

作者:桃大夭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说完原本杂乱无章的参观队伍顿时排场了一条整齐的队伍,老李将麻袋一个个发下去。

拿到麻袋的人欣喜若狂,激动的仿佛像是个初次考了一百分的孩子。

“按顺序一个一个来,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老李抑扬顿挫的朗诵完诗,才又道:“等下大伙儿一定要认真,别弄掉一粒小麦!”

“是!”

“好!”

“一定会的!”

排在队伍前头的是个瘦高的中年男人,他留着胡子,老实的挣着麻袋,满脸的期待。

老李领着他走到收割机的粮仓跟前,一道如烟囱一般的空心管子缓缓下降,老李侧过身体替面前的人摆好了位置,确认没问题之后,他按了一下旁边的按钮,只听‘哗啦啦啦’金黄色的饱满麦粒齐刷刷的滑下,能装一百斤左右的麻袋只装了大约八十斤后就停止了。

这是今天特意设置的重量。

平常都是收割了一亩地后就直接用拖拉机的车斗拉去晒场,翻晒的。

“小、小麦!”中年男人哆嗦着嘴皮子:“这是什么机器,居然这么厉害?!”

其余人见此,更是期待的上前了几步。

直到所有人都体验过之后,阮老头子才谦虚道:“这是清河大队误打误撞捯饬出来的收割机,有了这机器,甭管什么粮食都没有烂在地里的道理。”

被震惊的众人表情宛如打翻了颜料的调色盘。

三千亩的小麦,十五分钟就能收割一亩地粮食的收割机……

短短几个小时,他们的世界观都快被刷新了。

这简直太神奇了。

他们浑浑噩噩、已经记不清自己是怎么离开的了,只记得金灿灿的小麦哗啦啦的往麻袋里倒,手里那沉甸甸的份量一辈子都忘不了。

粮啊,粮啊。

是城里人天天排队也买不到多少的粮啊。

这一瞬间,他们忽然也想做农民。

这样的耕作方式,这样的粮食产量……

往后还有人会饿肚子吗?

往后还有人会吃不饱饭吗?

不会了!一定不会了!

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如果能普及推广到全国,那他们以后就都不会饿着肚子上工了!那家里的老人孩子就不会饿的面黄肌瘦了。

这是怎样惊人的大喜事?

“……”

短短一天,全国上下大部分人都收到了一个消息——清河大队‘壮种一号’试验田,小麦亩产高达两千斤!

整整三千亩地的麦田!这还不包括属于清河大队集体的农耕田……

不敢想,根本不敢想!

他们根本不敢想象清河大队这一次夏收要收获多少斤粮食,对他们来说,一个小小的生产大队种出的粮食总量竟像是个连串的天文数字。

至此,才平静了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清河大队、又火了。

第401章 群众之中有坏人?

全国震惊!

全国沸腾!

因为是口口相传,因为是奔走相告,所以很多人都不信,都以为又是那鼓舞人心的口号: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都能办到!

但他们想了,想的黄花菜都凉了,增产也没个影。

唯一增产了一次,还是因为清河大队的阮大队长,阮大江同志!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聚集在一起辟谣说清河大队这事肯定是谣言的时候,以惠安省为代表发出公告:不是谣言,确认属实。

这一下,全国上下都安静了,彻底傻了。

有人问:清河大队是咋办到的,难道他们比俺们更敢想吗?

有人道:清河大队在哪里?我十项全能,能吃苦能干活,求领导把我下放过去!我申请到生产大队中去,我渴望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想去到清河大队去到、去我那素未谋面的第二故乡去!

一时间,学生们写的五花八门的打油诗、工人们说起的顺口溜在群众中引起了共鸣。

可有人欢喜,就有人不甘心。

-

“纳尼?亩产两千斤!”大掌狠狠地拍在了木桌上,发出一声巨响:“你在开什么玩笑!我们花费重金在漂亮国采购的特优种最高亩产才八百斤!他们落后的华国能亩产两千斤?”

“这样天大的笑话,你想让我相信,嗯?”

“报告大佐,已经核查了数十遍,确认消息属实。省城已经发布公告,为清河大队作证。”

“边境线上还在打消耗战,可是这批粮食如果送往前线的话,我们……”

那人说着说着止住了话。

像是岛国这样的弹丸之地,按照华国这样的粮食情况,打消耗战怎么可能打的过华国?

“呵。算了。”被称作大佐的八字胡扯了扯衣领:“不论这个消息是真还是假,但既然华国敢放出来就说明那个叫清河大队的地方是有粮食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