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人怀疑扁鹊存在的真实性,也有人说扁鹊积德行善得道成了仙人。
张文元不停的吞咽着口水,只觉得手中这本书仿若有千斤重。
他合上了书,反复的思考该如何告诉小徒儿这本书的重要性,但面对那双无辜的充满信任的眸子,张文元叹了口气。
“锦宝,这个很珍贵。”张文元半跪在干草垫子上,俯身压低了声音,几乎用的是气声去跟小徒儿解释:“你要收好,不能告诉别人。珍贵的东西会被坏人盯上,不安全。”
阮似锦眨巴了两下眼睛:“锦宝不怕哦。”
她不傻,这本书既然敢拿出来就说明她有十足的把握。
第一这虽然看着一模一样,但并不是原件,只是毛球用高科技仿出来的。
第二书上面她设下了禁制,谁敢来抢走,那就让他拿去,然后跟着这本高仿一起下地狱去慢慢研究,好好在地狱里改造赎罪,争取下辈子出生在华国当个人,别继续当畜生、强盗,一辈子只会干一些登不上台面的事。
张文元看清了小徒儿清澈杏眸里的乖巧和自信,这一刻他又想起了那颗让他‘起死回生’的神药,莫名的他选择信了这句话。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悉心交代:“这本书带回去要收好。”
说完张文元老爷子顿了顿,忽然道:“清河大队里的小学就要开课了吧?锦宝你也该学习读书认字了。”
这本书绝对能让小徒儿受益无穷。
第359章 原子弹试爆成功
另一边,雪天休假的阮老婆子正拉着自家老头子在院里和三儿媳妇聊天。
“咱这拜师宴我给选了个好日子,就在一月一,元旦那天。”阮老婆子道:“不过年不过节的,如果办的隆重了,会被人念叨。办的不隆重,你们也说了,那位老医生是位医圣后人。”
苏桂兰点头:“是要尊敬些。”一是尊重老师,二是表明自家不拜高踩低的态度。
阮老头子听完眉头皱成了小山峰,他掏出了身上的新本子,翻开,从里面拿了张纸出来:“拜师是应该这样,但是……”
“但是啥?”阮老婆子好奇的很:“前两天不是你念叨着得抓紧点的吗?”
这段时间她一直忙得很,尤其是两个女儿的事。
最近阮老婆子去县里二闺女婆家也去的勤了。以前不去是因为家里穷没底气,既怕被人误会去出嫁女儿家里打秋风蹭饭,又怕自个去对那个拎不清的黄婆子说些话会让女儿左右为难。
现在不一样了,二闺女受的苦她都知道了,性子也摸清楚了,现在家里日子也宽裕了,面对城里人也能抬得起头帮闺女撑腰了。
她以前以为自己生的闺女没那么傻,起码受苦了得知道要回家里来告状!阮家里父母健在,还有几个娘家人高马大的兄弟,她实在不明白,自家二闺女为啥是随了自家老头子的脾气,总觉得过日子要忍让。
后来阮老婆子想了想,也怪她自个把女儿养的太老实了。从前总教育儿女要孝顺,却忘了教育儿女面对为老不尊的人没必要去孝顺。谁的命不是命?谁家孩子不是宝贝。
嫁过去是要享福过日子的,不是嫁过去遭罪的。
“老婆子你自个看看吧。”阮老头子余光瞥向那张记着密密麻麻人名的纸,脸上闪过了一瞬的尴尬。
阮老婆子狐疑的接过来看,越看眼睛瞪得越大:“这啥意思,是要请的人?”
阮老头子轻咳了一声,摇了摇头:“不是,都是想收锦宝为徒的师父。”
“孙老爷子也在里面?”苏桂兰看见了那位刻木雕的。
“老孙?”阮老婆子显然对三儿媳口中的孙老爷子有印象:“那不是锦宝她小舅舅的师父吗?”
苏桂兰点头:“是啊……”怎么现在都想收锦宝为徒了。
阮老婆子一脸与有荣焉的骄傲,眼里的兴奋都要冒出来了:“咱家锦宝就是争气啊,旁人想学手艺都得求师父,这都是师父上赶着要来教咱家锦宝。”
“是啊。”阮老头子目光纠结:“农场那里……”别人找他说这事的时候看起来可怜极了,他都记下了名字说再想想,但根本说不出拒绝的话。
“有啥好纠结的。”阮老婆子道:“咱孙女能耐,但也不能全学啊。她想学啥就学啥。”
“等晚上回来让锦宝自个选,咱大人都不能插嘴!”阮老婆子这话一出点透了阮老头子。
对啊,他有啥为难的,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是没缘分。
“成。”阮老头子笑了:“今个腊月三十,晚点锦宝选好也来得及。到时候都请着吃顿饭。”
总之,以目前农场人还没洗清冤屈的身份,拜师宴不能大肆宣扬,清河大队的人知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