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单看刚才发下来分给大家伙看的那匹麻布,不管是从质量来看,还是从长度大小,会做衣裳的女同志们一打眼就知道,这匹布哪怕是用来做冬装,也能做个好几套衣裳出来了。
参考
像是女人和小孩那种身量比较小点的,还能做的更多些。
因此包括知青点的女同志们在内,大家听到这个好消息后都是瞪大了眼,兴奋的很。
没有人不喜欢穿新衣服,不论男女老少。
他们当然知道布不会免费给,但知青们和社员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乡下大队自己的东西几乎都是默认不需要和县城一样用票去换的,那同样的价格下,肯定是在大队里买布更省钱。
更何况大队长都说了,棉布咱们穿不起,那麻布呢?
这种说法不就说明了麻布不会比棉布贵!
在场的都是老实人,但大家伙都不傻。眼前这样的麻布虽然还叫麻布,但单凭摸起来的手感就知道跟县里的棉布相差无几,甚至比棉布还要柔软有弹性。
因此有不少人下定决心,只要麻布的价格低于棉布,哪怕只能低一点点,他们也要咬牙多买点。反正今年大队里发下来的分红他们都没乱花,既然手里都有钱,那干嘛不咬咬牙穿身新衣裳过个好年?
大人们的衣裳费布,以往每年攒的布勉强给小孩子能凑出一套新衣裳就不错了。但大人就别想了。仔细回想,他们真就许多年都没给自己安排过新衣裳了。年年都是舍不得也换不起。
还好,今年不一样了。
“...”
社员们传送着两匹麻布,心里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精打细算了起来。
阮老头子倒是没想到,这两个消息砸下去以后,倒是清河大队多了一千亩地的事反倒没被人挂在嘴边。现在都考虑着买麻布做几件新衣裳了 。
“好了,大家伙先安静一下。”阮老头子道:“今天正式通知,咱们大队的制糖作坊停工。”
底下鸦雀无声,哪怕是在制糖作坊工作的人眼里都没有一丝遗憾,只有兴奋。
制糖作坊停下了,可这不是来了织布作坊吗?再不济,还得回去种地去呢。
不是说今年多了一千亩地呢,那不得尽快开垦出来,趁着土还没冻上,再多种上点抗冻的菜。如果大队里有粮种的话还能补种点晚麦,反正不缺活干,都忙着呢。
“咱们制糖作坊暂时停工,所以今个除了在咸菜作坊上工的社员们意外,所有人都要进行重新分工。”
阮老头子语气认真道:“马上天就要冷了,咱们大队这个时候准备开织布作坊。现在时间紧凑的很,所以这一次分工大家要根据要求自己争取主动报名。”
底下的人都猛点着头。
尤其是那手巧会织布的女同志们,一个个的摩拳擦掌,气势完全盖过了男同志。
第248章 (修)会织布的男知青
阮老头子道:“这一回,咱们有力气的同志出大把力气砍麻收麻。手巧的同志处理麻,缠麻线。咱手巧又细心并且会织布的同志就来织布。”
“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阮老头子拔高声量,神情看似严肃但因着他眼底的柔色显得格外温和:“那就是争取今年咱们清河大队里头人人都都能穿上新衣裳!”
“新衣裳新衣裳!”附和声越来越响亮,“穿新衣裳喽!”
被抱在阮老头子怀里的阮似锦轻轻眨了眨如黑葡萄一般乌黑圆润的杏眸,站在‘台下’和站在‘台上’的感觉不太一样。
好像无形中,肩上好像多了一层责任?
阮似锦还是头一回了解到自家爷爷视角下的社员们。从上面看,他们眼里只有对爷爷的信任和期待、他们本就澄澈朴实的眼睛会在听到爷爷宣布的好消息时亮的像天上的月亮一样,熠熠生辉。
原来‘台上’的风景是这样的。
“今个下午,咸菜作坊正常上工,其他人留下重新分工!”阮老头子的声音很响亮,所有人都点头。
说着阮老头子给了老李一个眼神,老李立马在一旁的木桌上摊开了本子,第一行写下了好几种分工,往下就是要记名字的意思了。
“好嘞!”
“那俺力气大,俺去砍麻去!”
“去去去,俺们几个力气大的一块去。”
旁边社员们勾肩搭背的聊得热火朝天,知青们面面相觑,好似也在考虑要不要在分工的时候毛遂自荐一下。
女知青们自然是手巧会干活的,别说是缠线了,有两个女知青连做衣服都会。
于是一个个的都结伴排队,准备加入织布作坊。
不过这之中有个人出乎意料的的也去排队了。
“刘永胜,刘知青?”老李脸上的惊讶不加掩饰,他抬起眼将人高马大的刘永胜上上下下的看了个遍,然后疑惑道:“你确定是要去织布,不是去砍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