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张了张嘴,脑子迷迷糊糊的,大概被顾平安一连串的问题卡住了脑壳。
小周抿住了嘴,不吭声了。
他娘说的果然是真的。
临去的时候小周娘说城里人聪明嘴皮子利落,跟城里人说多了容易被绕进去,脑子会坏掉。
小周觉得自己现在脑子晕乎乎的,好像是要坏掉了。
所以他赶紧闭上了嘴巴不搭话了。
-
说话间拖拉机又开了二里路,停在了一个四方乡下小院,里面是三间茅草顶的土房子,两边大的是睡觉的地方,中间小的是堂屋,相当于是吃饭聊天的地方。
土房子看起来很新,茅草铺盖的严实,墙皮都都很结实,他们沿路看过来,有的人家房屋的土墙上都掉了几块了。
十三个知青都在打量着住的地方。
小院的空间不大不小,也就比养猪场小一点吧。
院子里没有水井,简易灶房就被搭建在小院的角落,距离知青点住人的地方大约四五米的距离。
倒也不是阮老头子舍不得盖大点,而是从前来的知青不会做饭点过一次房子,火势很旺,大灶房被烧没了。
因而阮老头子有了些经验,这次灶房盖在小院里远一点小一点是他特意要求的。
这样一来就算知青烧了灶房,起码住的地方能被救下来,到时人也不会出事。
毕竟就算是傻子火烧到屁股了也得往外跑。
相较于其他人吃了苦瓜似的脸色,顾平安的表情就淡定了很多。
他来过清河大队,其他人家的房子他也见过,比这里好不了多少,甚至有些还没这里好。
“大队长费心了,知青点这块是刚盖的新房子吧?”顾平安悠悠开口,打断了一众知青心底的不平衡和挑剔。
阮老头子有些诧异的多看了顾平安两眼,好像是有些惊讶他一个城里娃居然能注意到这个细节:“是新盖的。”
这事他原本就不打算瞒着,毕竟大队里确实是为了他们这群人花了功夫的,但是他们之中有个人能主动先提出来然后他再顺坡说出来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不然有些心眼小的人说不定会误会他们主动给盖房子是想拿这点小事挟恩图报呢。
阮老头子的想法只是不愿意闷声干好事,免得养出理所应当的白眼狼。
他对知青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脚踏实地不惹事不闹事,这样就足够了。
“...”
比起这房子是刚盖的这件事,其余十二个知青更惊讶的是这小子居然会看眼色?不仅会看眼色还会找准时机溜须拍马,讨好大队长。在他们还没认清自己知青身份的时候,人已经开始和大队长增进关系了。
所以在车上他们脸色不好不乐意讲话的时候,这小子是装看不出来然后故意折腾他们的是吧?
有种被当猴耍了的憋屈感,但这群人不敢做啥,因为以眼前这少年的身份和脾性,被欺负了一定会去找人告状......
到时候吃苦的指不定是谁呢。
可以说这群知青还算是有眼力见的,一眼就看出来谁最不好欺负。
“行了。”阮老头子沉声安排道:“男同志住左边,女同志住右边,今个下午你们休息,明天早上五点到大队部集合分工。”
现在大队的其他人都自发的四点上班了,他们图的可不是早去上工赚工分,光是大队赚的分红都够他们花了谁还在意一天十个工分那几毛钱。但大队的作坊是集体,傻子也知道越拼命干越干分红越多。
反正作坊里的活有监管小组管着,谁干的多就拿得多,干得少就拿得少,这么公平的情况下谁不卖命干?
而且努力上工还能竞选劳动标兵,万一选上了不仅有奖金拿,还能给家里长脸。
反正这一天天的除了干活也没啥别的事干,那还不如早睡早起早点干活。
也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一点,这个秋天怀娃娃的妇女和小媳妇都少了许多。但没人抱怨,因为家家户户不论男女老少,比起造娃娃更喜欢挣钱。
赚钱更开心,还能提高生活品质。
可以说,清河大队经济的成功发展已经在无意间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想法。
-
阮老头子扫视了一圈,算上顾二,这一批知青是来了七个女生六个男生,“另外你们知青点选出一个能主事的代表把你们身上的身份证明和介绍信归总好,下午交给我。到时候出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直接派代表跟我沟通。”
相当于班级里要有班长管小事,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再去找老师。
这么点道理,念过书的人应该能懂。
“好的。”顾平安第一个应声,其余人也跟着点头说‘知道了’。
“嗯,休息吧。”说完阮老头子就准备走,刚要走,他就觉得身后有一道期待炽热的目光,一回头果然对上了跟小狗要啃骨头似的顾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