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昨天本来想要买粮食,谁知道竟然碰到坏蛋,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现在春耕马上开始,再去黑市也得等机会了。
此后的半个月,顾甜每天学习医术,背诵穴道和穴道的作用。
一开始用削尖的竹子,后来师傅给了她银针,她就自己扎自己。
一开始她很害怕,扎错了穴道还会出血,可渐渐地也就熟练起来了。
这一天,村里果然下了通知。
不光是顾甜,基本上所有人家都在发愁咋交这个粮食。
家境好的,有人在城里上班的,可以交钱。
没钱的只能跟村上借粮,或者是用工分抵扣,可是这样一来,秋天分粮食分钱的时候粮食又少了,下一年又不够了。
石家因为有之前石宏昭寄给家的工资,根本不愁这个。
李春凤找到了顾甜:“娘说,你要是乖乖回来,咱就还是一家人,既然是一个户口本上的,你也就不用交一百斤粮食了。”
顾甜道:“你不说我还给忘了,赶紧分户口吧!”
李春凤瞪大了眼睛:“我求了娘那么长时间才给你的机会,你别给不要脸!”
顾甜冷笑道:“打量谁是傻子呢?不就是想我带着姑娘回去给你们当牛做吗?你们找不到人干活,就又打我主意?放心,我就是饿死,也得把户口分出去。以后休想让我伺候你们。”
李春凤气的直跺脚,果然是中邪了!
怒气冲冲的回到家,她发现石爱红也在。
这小姑子看到风头过了,又来了。
孙菊花知道顾甜不回来,便哼了一声:“那个贱人,既然给脸往鼻子上抓,就不用客气了。把石宏昭一家子赶出去,饿死他们!”
第17章 咋不饿死你呢?
石爱红道:“娘,不是说了石宏昭没事儿要回来?这要是户口迁出去了,以后他可不会再把工资给你了。”
孙菊花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袋:“要回来早就回来了,这都四月份了。有一点眉目吗?八成是想要垂死挣扎,最后没成功。我看还不如早点脱离关系,省的被连累。”
石爱红笑道:“到底是妈,脑子就是好使。对了娘,我家粮食也得交一百斤粮食,不太够用,给我点苞谷吧。”
孙菊花探头喊道;“二媳妇,给你小姑子装点粮食!”
李春凤嘴上答应着,心里一肚子火。
这个小姑子,家里一有事儿就躲得老远,啥都指望不上。等没事儿了占便宜的时候,跑得飞快,每次都是连吃带拿,真够不要脸的!
而且,顾大丫的户口迁走,以后脏活累活,赚工分的话,全都得是她干了。
这要咋整啊?
李春凤越想越委屈,可又不敢恨婆婆和小姑,更讨厌顾大丫了。
顾甜这边和村长说,愿意上交粮食,但是必须要把户口分出。
村长道:“你不用急着做决定,一百斤粮食可不是小数,不如等你男人回来问问他吧?”
“不用了。”顾甜很坚决:“您也知道我们母女这几年俩过得是啥样的日子。我宁可苦一点,也想得到自由。现在分出去,秋天分粮食,我们也能分到手,不然到了秋天,粮食都给了孙菊花,我们还是要挨饿啊!”
村长也就不再劝了,她多交一份粮食,超额完成任务,对村里也是好事。
这年头户口第一页一般都是男户主,所以顾甜连同石宏昭的户口一起迁了出来。他将来要是反对,和自己离婚后,重新迁回去就是了。
户口本拿到手,自此她和孙菊花就彻底没关系了。
村民都笑话顾甜傻了吧唧,不应该迁户口,还要交粮食,出义务工,真是费力不讨好!
和顾甜有矛盾的,比如林圆圆和李婶等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饿死你才好呢,让你嘚瑟!”
缺粮食的也不光是顾甜家。
村里面没几天就出现了偷粮食的,一开始是偷苞米面,后来发展到偷酸菜,萝卜土豆,村长带着人蹲守,抓了两个邻村的小混子,他们被罚扫厕所。
如此一来,李春凤终于解放了。
孙菊花也不用装病了,出门和一些老人在槐树下面晒太阳,埋汰自家大儿媳妇。
“我要看看她交了粮食,要怎么活!”
一个老太太道:“咱是老人,不用和她计较。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饿死。”
“哼!一个没用的赔钱货,我管她怎么活!”孙菊花对顾大丫是一点感情没有的。
其他人都撇撇嘴,这家子,够狠的。
全村人都在想法子凑粮食,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有一天顾甜和女儿去挑水,他背着扁担,也不敢把水桶盛满了,走一会歇一会,秀儿在一边护着,担心她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