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背着背篓来来回回走了十几趟,全部将石块堆在东边厨房后面,这块地好,看出来原先应该是被人拿来种菜的。
刘立夏想在这上面种点自家吃的菜,做个菜园,应该没问题。
这时候不是鼓励开荒吗,开出来的就是自己的,这个应该也算是荒地了吧。
等刘大柱锄把做好了,出来找块大石头将锄头给紧一紧,就见到姐弟两人正吭哧吭哧的运石头。
刘大柱好奇的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呢?修路呢?”
刘青山擦了一把头上的汗,喘着气道:“修什么路啊,我这是准备重操我的旧业了,养地龙喂鸡!”
哎哟,一听是这事,刘大柱连锄头都放一边了,笑眯眯的道:“那怎么弄,怎么弄,爹来帮你们,不然这天都要黑了。”
养地龙好啊,地龙肥是好东西啊!
“我们要将这些石板铺在地上,然后在四周竖上石块拦起来,地龙就养在里面。”
刘大柱:“哦,那爹来帮你们。”
周氏出来一看,见几人正热火朝天干活呢,挖坑的挖坑,铺石板的铺石板,就连刘青河都提着一个篮子往里面装泥巴,一篮子一篮子的往铺好的石板上倒。
笑了笑回院里煮了一锅粥就出来帮忙了。
等到一家人将这块长五米宽两米的地全部围出来的时候,天都黑了,个个都出了一身汗。
虽然还差一些石块,导致围栏围栏只围了一半都不到。
但是刘青山已经很满意了,明天把剩下的石头补齐,就可以去挖地龙了。
干了那么久的体力活,个个都累的不轻,吃了点稀饭,随便洗了一下就上床睡了。
现在家里只有两张床,周氏暂时和刘立夏睡一间,剩下的爷仨睡一间。
刘立夏已经很多年没有与人睡在同一张床上了,即便这个人是她娘,她也很不习惯,夜里连翻个身都得小心翼翼的。
等到刘青山的地龙养起来,刘大柱跟周氏也扛着锄头下地了,至少得先把种子育下去。
刘立夏在在屋前屋后将冰粉种子一股脑的都撒下去了,一粒都没有留,要是长不出来,只有到了秋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去找了。
干完这个,她又在地龙旁边开了块地,只有半分地左右,将卖来的菜种子都撒下去,就算种上了,只等出菜苗就是。
干完这些,她就带着两个弟弟也下地了。
一家人起早贪黑的在地里除草,捡草根。
除完一块地,刘大柱就跟周氏带着犁具开始犁地,一个在后面扶,一个在前面拉。
第74章 买牛
别说这里的地还挺肥,都是好地,也可能是靠近河边的缘故,刘大柱在前面拉的也不是很费力,开出来的泥竟然还是黑的,刘大柱就没有见过黑泥田。
他激动的蹲下来捧了一把,高兴的道:“这是黑泥啊,上等肥田。”
夫妻两个高兴坏了,兴奋不已,觉得自己捡着了便宜。
几人挨个的将这片地都挖了一块出来看,很不幸,黑泥田就两块,大概有个两三亩的样子。
即使是这样,也足够刘大柱高兴的,上等肥田啊,一块肥田不知道要养多少年才能养的出来。
就是他们刘家村那几亩田地,在他这么些年早出晚归的精耕细作下,也才有一亩地从当初的中等田变成上等田,可见有多么不容易了。
刘大柱大手一挥,对刘立夏几个说道:“既然发现两块肥田,我们就先将这两块地开出来,剩下的挑土质好的先开,等秧苗出来了,先将这些地种了,剩下的我们慢慢开。”
说完就去拉犁了。
刘立夏叹了一口气,这人工拉犁是真慢啊,一天能开出一亩地就顶了天了,他们家要是有一头牛,这二十亩地哪要得了这么久,还只要一个人就可以了,人也轻松不知道多少。
这个想法一出来,刘立夏想压都压不住。
有一头牛就快多了,也不怕到时候秧苗出来了,田还没有整理好,一块田开出来还得放水,放水之后还得精细的来来回回又犁又耙好几遍,直到没有大块的土疙瘩,全部变成细细的稀泥才成,平整了才好插秧不是。
要是按照这个流程来,那他们家的田地也不知道在秧苗长起来的时候整出来没有。
刘立夏实在忍不住,晚上吃饭的时候,说道:“爹,娘,我们家买一头牛吧?”
买一头牛?
出乎意料的是夫妻俩听了这话并没有如刘立夏所想的那样,激烈的反对,亦或是激动的表示牛很贵,不想花钱的意思。
她见夫妻俩对视了一眼,又沉默的不说话,挑了挑眉,这意思是······
半响,周氏犹豫道:“我跟你爹也想过,但是一头牛还是太贵了, 一头牛四贯到八贯,这些钱够干好多事了,如今我们家里样样都缺,还得攒钱盖房子呢,还有秋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