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都点头,就是,这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能省还是要省的。
刘立夏抛出一个惊雷道:“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重新育苗插秧,说不定到时候能有收获呢。”
一屋子人瞪着眼睛看着她。
刘大柱颤抖着嘴唇,结结巴巴的道:“可,可是,日,日子都,都过了呀。”
对啊,其他人都点头。
刘立夏无辜的道:“过了怎么了,这会又不是冬天,只要种下去,一定可以长大的,就看到时候能不能抽穗灌浆了,水稻成熟要三个多月,三个月后还没到冬天呢,说不定能出粮食呢。”
一番账算下来,大家都张大了嘴巴,还能这样算啊,原来水稻的成熟期是三个月啊。
刘大柱和周氏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那要真按照大妞说的这样的话,今年这日子就能好过了,大家伙的日子都能好过了。
两人许久才平静下来。
刘大柱一拍大腿激动的道:“买,明儿就去买,买锄头犁耙种子,回头就加紧把秧苗种上,争取秋收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周氏点点头。
刘青山却道:“爹,娘,我们还得说说明儿买些什么呢,是不是得买粮食啊,家里的粮食不够吧,可别到时候又饿肚子。”
对,还得想明天要买的东西。
刘立夏想了想又道:“娘,我们是不是还得买桌椅板凳,这屋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也不像样吧。
要不就让我爹自己做一个,反正自家人用的,破破烂烂的也没事,能用就行。”
周氏就看着刘大柱不说话,她是能不想用钱就不用钱。
刘大柱苦着脸挠头,吭吭哧哧的道:“这个修理我还行,做的话就够呛了,我没做过啊。”
-------------------------分割线--------------------------
关于口分田与永业田,作者查了一下,原是说永业田被规定种上桑榆树,口分田种粮食,被作者悄摸摸改了一下。
第70章 咸菜缸子
周氏想说话,刘立夏拉住了她,“娘,还是别为难我爹了,不说他会不会,家里什么工具都没有,想做也做不出来啊。”
刘大柱连连点头,还是闺女懂他。
周氏心痛的道:“那得买多少东西啊,碗筷,盆盆罐罐,座椅板凳,扫帚扁担水桶,锄头犁具,斧头种子的,就连洗碗的麻布都没有······这得要多少钱啊?难怪老话都说破家值万贯,不是没有道理啊。”
刘立夏听着也心痛起来,这还是在他们家有一点家底的情况下,要是那些没什么家底的人家,那怎么办呢。
周氏犹豫的道:“要不有些东西能凑合就先凑合吧,刚开始那么大的阵仗,把所有东西都买完了,好像有点太招摇了,不好。”
刘立夏还没明白过来,“不一次性买齐,后面怎么办呢,这也没什么可以拿来凑合的啊。”
周氏:“你忘了,我们现在是逃难的人,还是从刘家村那穷山沟出来的逃难人,要是一次性买这么多东西,让其他人怎么想,这村里还不止我们一家,跟出来的还有好些家。
我看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先紧着刚需的买,剩下的再慢慢添置,反正这里进趟城比刘家村方便多了,一天能走两个来回呢。”
刘大柱觉得媳妇说的很有道理,他可不想走李老三的老路,肉还是得埋在碗里吃才行。
刘立夏却不这么想,自家过自家的日子,关人家什么事,这么着,还不兴自家有钱了,一辈子都是穷光蛋大家伙就高兴了?
不过她也没有反驳,穷人诈富,两人现在还没有安全感,钱捏在手里都不敢乱花,反正她明天也要跟着去,到时候她就跟在后边捡东西好了。
第二天,一家人早早的起床,都打算进城了。
出发的时候天都蒙蒙亮了,刘立夏好心情的想,这要是在刘家村,指定得凌晨一两点起床,走上六七个小时的山路才到目的地,还是住近了好啊,现在连两个小的都可以带进城了。
“哎,大柱,快点的,都等你们了。”
刘立夏听着声音往前一瞧,刘老田和李氏带着一家老小都等着了,意外的很,这是一家子都要进城啊?
刘大柱也意外的道:“叔,婶,怎么着,你们也要进城啊?”
钱氏笑眯眯的道:“是啊,我跟你叔也想出去走走逛逛,我都多少年没有进过城了,去看看去。”
刘老头轻咳一声道:“家里什么都没有,我怕几个孩子买完东西带不回来,我这把老骨头只好去帮帮忙了。”
哦!大家都点点头,也不知道信没信。
两个小的第一次进城,头天晚上就兴奋的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一大早就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