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周氏和刘大柱都沉默,他们就上来这么一会儿,再回去那水都淹到院子里去了,下一秒就要进屋了,出村的路也不好走,有的水位都到腰了。
听到这里,刘立夏反而松了一口气,情况这么危急,应该没有人再想回去了吧?
这哪还有人敢回去,那水位哗哗的涨,说不定这会都到胸口了,东西运不出来人倒是被冲走了,那不是送死么?
这一趟下去的人多,每家抢回来的东西也多,有的人口多的人家甚至连家里的针线都带出来了。
刘立夏一家在这么多家中反而不显眼了,毕竟除了粮食被褥还有一口锅之外,他们家就真的什么东西都没带出来,一看东西就少的可怜。
相比于那些一听水位上涨的这么快就哭天抢地的人家,他们反而是最平静的。
该干嘛干嘛,搭棚子的搭棚子,烧火的烧火,砌灶台的砌灶台,一家人当当啷啷的都开始准备做饭了。
一大早的忙活了这么久,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刘立夏端着锅往外走,她记得在这附近有一条小溪,砍柴的时候看见的,这会也管不了水质干不干净,反正下了这么多天雨,哪哪的水都是这样浑浊的,吃不死人就成。
她提着锅在水边刷了一遍,倒完水,里面一层泥沙,还不如不刷呢。
在里面装了小半锅水,弯腰费力的提着就往洞里走。
将锅架在砌好的灶台上,打开粮袋就往里丢米,周围大家伙目光时不时的飘过来,刘立夏留了一个心眼,煮的是自家舂的糙米,农家常吃的那种。
然后从自己带的大包袱里抠出几朵干蘑菇,洗都没洗,直接丢进去了。
此时棚子也搭好了,周氏挂了一面破床单,是刚刚盖在背篓上的,当做门帘,也算是有了一点隐私空间。
床也铺好了。
一家人没了事,坐下来边烤火边等着饭熟。
这个时候能做上饭的也就只有他们一家了,其他人家连灶台都还没砌呢。
有的人家还在伤心,有的甚至还在吭哧吭的扫地。
两厢一对比就太明显了,明明都是下去拿东西去的,瞧瞧人家一回来饭都快做好了,只管等着吃就行,而且人家还只是几个孩子。
再瞧瞧他们家,本来就又累又饿,还什么都还没做,一大摊子烂事要收拾,柴火还得他们出去砍,这么一来不免对留在上面的家人发脾气。
一时间洞里充斥着吵闹声,哭声夹着一片。
这边李氏这时候却拿着满满的一大碗米走过来,对着周氏道:
“我瞧着你们家这锅够大,能不能多煮一点,我实在是没力气再砌灶台了,诺,这粮食我自己出就行。”
周氏接过,将米倒进锅里去,“行,刚好我们这也没下去多久,到时候多煮煮就行了,熟了我叫你。”
李氏欢喜的去了,她还得收拾收拾呢。
锅里的香味慢慢的飘出来,引得洞里忙活的人眼睛不时的往锅里瞟去,肚里一阵一阵的叽里咕噜声响,不由自主的咽口水,好像更饿了。
好在忙活了一阵,大多数人家的灶台也砌起来了,生上火直接就开始煮粥了。
湿木柴不好烧,洞里一时浓烟滚滚,哪哪都是,熏的人眼泪不停的流。
“哎呀,这烟怎么都往洞里飘啊,还让不让人过啦。”
“啊,咳咳,熏死人了!”
......
好不容易等火起好,不再有浓烟了,都过了小半个时辰了。
刘立夏一家,不,两家已经开始吃饭了。
糙米粥夹着野蘑菇的香味,就着李氏带过来的咸菜,一伙人吃的吧唧吧唧的,这生活比家里也不差了。
还没吃上饭的人都在偷偷的咽口水,有的孩子直接哭了起来,哭着闹着也要吃饭,要喝粥,要吃咸菜。
气的大人啪啪就在屁股后头拍上几巴掌,“我让你眼馋,让你眼馋,你饿死鬼投胎啊,这么点时间都等不了。
没见着我们自家的也快熟了吗,等着!”
洞里一时鬼哭狼嚎的,好不热闹,要不是场合实在不对,刘立夏都要笑出来了。
饭后,洗了锅,刘立夏开始烧水,山上的水不能直接喝,谁知道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厉害的寄生虫。
她将这个常识告诉她爹,让她爹告诉大家伙。
哪知道有的人根本不领情,“什么不能喝,有什么不能喝的,祖祖辈辈都喝了多少年了,也不见有什么事。”
“就是,瞎讲。”
大家伙都不领情,烧开了喝干嘛,不仅废时间还废柴火呢,太麻烦了。
刘立夏瞧见,也懒得费自己的口舌,反正到时候尝厉害的又不是他们家。
第62章 家没了
一个洞里二三十户人家就这么在洞里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