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夏美美的穿上新衣,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这手工棉衣确实厉害,穿着这一身,就是在外面都没感觉到冷。
刘立夏动动腿,满意的不得了,这棉裤子也做的合适,穿上一点也不难受,走路也不费劲。
这衣裳她娘还特意做长了一点,都能盖住屁股了,用她娘的话说,就是又保暖又能多穿几年,好处多多。
来这里这么久,刘立夏还是第一次体会跟那么多人一起去县城的场景。
她跟她娘到村口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等在那里了,见她们来一个个的都打招呼,又等了一会,人到齐了,大家才吆喝着走。
人多热闹,一路打着火把,大家嘻嘻哈哈的聊着天,声音从黑空空的田野传去老远。
李氏跟周氏走在一块,说着闲话,“你今天进城去干什么去?”
周氏:“把家里攒的鸡蛋换了,换几斤盐回来,一我想再去菜市看看有没有什么菜苗卖,要不就去粮种店看看,有没有什么菜种子。”
李氏奇怪的道:“你要菜种干什么?家里的菜不够吃啊?”
“这不是成天吃那两样也腻的慌吗,我想再去看看还没有别的,反正地里还有空着的。”
李氏点点头,“那干脆我也看看去,一个冬日只吃这两样,是有点腻得慌,看看有什么新鲜菜没。”
一行人从天黑渐渐走到天亮,火把也熄了,人也累了,说话声也没有了。
到了城里,刘立夏原本想的是自家先去卖了鸡蛋,再去买东西,然后到点了就去城门口汇合,哪知道其中有一大半的人都要去集市卖鸡。
刘立夏了然,看来都是积攒了一段时间了,农家人进项少,卖鸡蛋也是一笔主要的收入来源。
一行人又一块去了菜市,到了菜市上才一窝蜂散了,你找一块地我找一块地,自家卖自家的。
刘立夏眼尖带着周氏找了一个人来人往的好位置,就是有点小,但是卖鸡蛋嘛,也用不着那么大。
这段时间因为刘青山喂地龙的缘故,那两只老母鸡爱下蛋,这才多久,积攒的蛋已经又有三十几个了,他们自家还吃了好些。
或许是鸡蛋大一些的缘故,她们家的蛋才摆上没一会就卖空了,三十几个一个人全买走了,刘立夏收了钱,开开心心的逛菜市去了。
另一边不远的李氏好生羡慕。
刘立夏一街溜过去,没看见卖菜种的,最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见着一个卖菜苗的。
顿时喜出望外,忙拉扯身边的周氏,“娘,那,那边,有卖菜苗的,我们去看看。”
刘立夏蹲上去一看,有些意外,这好像是大白菜的菜苗,问周氏,“娘,你看,这是什么菜苗啊?”
周氏还没说话,摊主说话了,“小姑娘,这叫菘菜,我们本地还没有呢,是从外地来的。”
刘立夏十分好奇,“外地来的?”
摊主自得的点点头,他都来好几次了,一次都没有卖出去过,暗哼哼这群不识货的人,现在见这小姑娘,忍不住话就多了点。
“这菘菜啊,还是年前几个路过我们家的客商留下来的,那会天晚了,外边又冷,我们好心收留了他们一晚。
第二天这群人走的时候除了钱,还给我们家留了一包菜种子,说这玩意秋天种,刚好冬天吃。”
第43章 菜种
“我家婆娘去年种下了,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这玩意真能长啊,一颗长老大了,够一家人吃好几顿,味道还好,尤其是下过雪后,吃起来甜滋滋的。
后来我们村里的人都找我要种子,我就寻思着,把这些菜苗拿出来卖卖,竟然没有人看得上眼。
不瞒你们说,你们是我这么多天来,第一个顾客,这样,我便宜卖给你们,我也懒得守了 。
这三把有九十根苗,你们就给我八文钱就行,我原本是买三文钱一把的。”
刘立夏:“......”
刘立夏半天一句话也没插上,暗自好笑,这人话是真多啊,也不知道是憋狠了还是别的。
点头,“行。我都要了。”也没问她娘的意见。
周氏也不在意,闺女主意大是好事,别跟有些小姑娘似的,一点主意都没有,干点什么事都要找爹娘,没出息!
还是他们家大妞好,从小到大,主意正。
此刻的周氏却没想到主意大的闺女以后在终身大事的选择上让她那么头疼,简直操碎了心。
买完了大白菜,刘立夏问周氏,“娘,我们要不再去店里看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菜种吧。”
周氏点头,“来都来了,就去找找吧,下次再出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刘立夏想到这要走几个时辰的山路,心有戚戚焉,要是再近一点就好了,住那么远,平常要吃口肉都不容易,真是有钱都花不出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