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你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聪明了?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个方法好啊,要是种的好,那我们岂不是发大财了,这可比养鸡划算多了!”
刘青河闻言小胸脯一挺,颇有些自得的道:“我一直都是这样聪明。”
刘青山两眼放光的看着几人道:“爹,娘,姐,要不我们就在山上种几棵?”
刘大柱:“你说的倒轻松,哪来的树苗呢?”
周氏笑着道:“好了,这件事后面再说,现在先来看看这次挣了多少钱,算好手里的钱才决定建几间屋子,这是咱们家当下最紧要的事。”
对哦,还是盖房子重要。
刘立夏却在思考刘青河的话,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件可行的事,在现代不就有很多种植园么,干的好了能挣不少钱呢。
那边刘大柱已经在喊了,“大妞,快来,快来数钱了,看看今年这些果子挣了多少钱。”
刘立夏高兴的走过去,一家人坐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数钱。
这次一共挣了有九贯又一百二十五文!
虽然这些比松子少多了,但大家很满意了,毕竟不是哪里都有松子的。
第117章 多少工钱
周氏好奇的问道:“这些果子都是什么价卖出去的?”
刘立夏道:“我们还是卖给了去年那个茶楼,那掌柜的也爽快,山栗子给的是六十文一斤,一共是三十五斤山栗子,核桃一斤五十文,有八十斤核桃,板栗最多,有一百二十一斤,给了二十五文一斤。”
几人听到榛子六十文一斤,都吃了一惊,这都能跟松子比了。
刘青山可惜的道:“就是可惜这卖的最贵的反而最少,才三十五斤,要是能像栗子一样,有个一百二十斤就好了。”
刘立夏笑着道:“你做什么白日梦呢,还一百二十斤,有这些就不错了,加上手里的这些钱,我们家现在就有四十三多两的存银了,娘,这些钱够不够盖三间青砖大瓦房啊,还能剩不?”
周氏皱眉道:“四十三两,恐怕也就将将够了,三间房子建下来也不剩什么了,不过三间,要是能建四间才好,堂屋最好也建一下。”
刘立夏就道:“一个堂屋还建成青砖的干什么,就用现在的泥巴屋子也不错,不用那么高的要求,反正只要睡的地方不漏雨就可以了。”
剩下的三父子听了这话都点点头,堂屋而已,没必要建那么好,凑合凑合用就行了,剩下的钱留着吃几顿好的才是正经。
周氏见大家都不同意,也只得作罢。
只是还有一事,“这请人建屋子,得给大家开工钱,也不知道开多少合适?”
刘青山一听还要开工钱,瞪着眼睛不解的道:“这怎么还要开工钱呢,这,我们家给村里人帮忙建屋子都不要工钱呐,怎么到了我们家了还要 给人开工钱?”
看着他娘的眼神就有些不对,觉得他娘是有钱烧得慌,还要上杆子给人送钱,简直是败家子!
刘立夏虽然同样不解,但见到刘青山的反应,差点笑出来。
周氏见他那眼神,笑骂道:“你那是什么眼神?你们也不看看我们家是建的什么屋子,又不是泥房子,咔咔两天就糊好了,这青砖房子不同,建起来没有这么快,还费功夫,属于正经工程了,是需要给人开工钱的。”
刘立夏跟刘青山这才点点头。
刘大柱皱眉想了一下道:“我仿佛听谁说了一耳朵,现在在地主家干活,一天就是三十文工钱,你们看,我们家给多少合适?”
周氏思索。
刘立夏道:“爹,我们家又不是地主家,可没有那么大的家业能开出三十文一天的工钱,还得给管饭,我看就二十文一天,二十文也很多了。”
刘青山点点头,“就是,三十文也太多了些。”
刘大柱迟疑的道:“二十文会不会太少了些?”
周氏不说话。
刘立夏:“不少了,这乡亲们都知道我们家肯定不能跟地主家比,二十文一日也无可厚非,
更何况现在秋收结束,地里没什么事了,这地主家也要不了那么多人去干活,总有些人找不到活干,这时候要是能有一份来钱的活计,那很多人都抢着干呢。”
刘大柱:“可是······”
周氏下定了决心道:“可是什么呀,这多了我们也开不起,二十文就二十文吧。”
刘立夏想了想又道:“娘,要不我们在院里打口井吧,打口井要多少银钱?”
周氏见闺女想一出是一出,禁不住好笑,“打口井可贵着呢,请人打,怎么着也得要七八两银子吧,这钱一出,我们建房子的钱恐怕就不够了。”
刘立夏泄气,没想到这打一口井要这么贵,那照这个样子,他们家岂不是要明年才能打上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