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重光(我在大明做卷王)(93)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殿下谬矣。”崔骥征不知何时爬上城墙,正蹙眉看着一民夫往壕沟里扔荆棘,“应天承平日久,既不靠海无倭寇之忧,又不靠北无边患之虑,据我了解大小教场营加上神机营、游巡营、新江口营兵,加起来也就不到三万。更何况应天有十三道城门,还得分散兵力把守,但凡宁王集中一门进攻……”

朱厚炜瞬间想起后世传为笑话的一桩事——嘉靖三十四年,一股百人的倭寇由浙江登陆,经由安徽杀到了南京城下,杀得明朝守军大败,差点打入南京城,杀了数名高级军官,倭寇无一人伤亡,甚至继续南下,一直到了苏州才被彻底歼灭。

“这可如何是好!”计宗道听闻此言,几乎快要哭出声来。

朱厚炜沉吟道:“王巡抚可有什么章程?他可曾向你透露一二?”

如今王守仁想和宁王在鄱阳湖上决战已是不能,除非他能想出办法将宁王主力引回南昌,可如今宁王都已经兵临南京城下,哪里可能放弃得之不易的战果?

一城之主和一州知府一沉思一哀愁,崔骥征满脸无趣地站着,忽然几个跃身翻下城楼,耳朵贴在地面上细细聆听,抬起头看着朱厚炜,“我若是殿下,就莫操他人心,先担心担心自己吧。”

朱厚炜蹙眉,看着崔骥征伸出两个手指,“最近的先头部队,距此处恐怕也就两里不到了。”

事到临头,非常奇异地,不管是朱厚炜还是计宗道都再无半点忧虑彷徨,几乎是立时开始行动起来——撤回民夫、排兵布阵、警示百姓……

不顾计宗道等人的劝阻,朱厚炜亲自带着数百名王府卫兵守在城门之上以安民众之心,不知是蔚王坚守给了百姓信心,还是故土难离亦或是自觉出逃无望,原先源源不断出城的百姓显著减少,更多的百姓自发留下,誓要和这座古城共存亡。

崔骥征站在朱厚炜的身侧,半边身子挡在他前面,低声道:“留在城中已是冒险,为何还要亲守城门?殿下千金之躯,为何要如此轻率?”

朱厚炜低头看着远处飞扬的尘土,平静地可怕,“敌众我寡,若想不败,士气至关重要。我在衡州十年,不少士卒百姓都认识我,见我仍在,总不至于不战而溃。”

崔骥征没好气道:“你就不怕叛军也识得你?然后擒贼先擒王,一箭一炮一火铳把你射下来?”

朱厚炜伸手一指,“你且放心,我早已测算过,隔着这壕沟,就算是红衣大炮,他们也轻易打不中这城门,何况是寻常刀剑?”

一旁的计宗道默然不语地看了他们一眼,崔二公子虽是个有五品官身的锦衣卫,平素也冷漠自持,但对人从来和气多礼,不想对蔚王却随性得很,脾气上来更是不假辞色。古怪的是,蔚王也从不在意,反而笑得温存,这对表兄弟实在是有些意思。

“来了。”崔骥征冷冷的声音打破了计宗道的胡思乱想。

先是一两人,又是一两队,紧接着一排又一排的兵卒列队而行、军容齐整,可谓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衡州城一共四个城门,他们如何知道殿下在这座?”崔骥征低声道。

朱厚炜不以为意,“衡州毗邻江西,城里有个把奸细太正常了。”

计宗道和崔骥征对视一眼,蔚王之所以会在这个城门,乃是因为这座城门工事未完,防守也最为薄弱,敌军恰恰选了此处,实在是有些棘手了。

打头的旗手晃了晃手中的令旗,叛军立时动作起来。

攻城了。

第八章

朱厚炜还是第一次见识古冷兵器战争,这才知道先前应天遇刺见到的血腥在规模化杀戮面前只是小菜一碟。

敌军像是没有机器的蚂蚁一般,一个又一个地向前冲锋,随即一个又一个地陷入战壕,被里面的荆棘铁蒺藜刺得体无完肤,发出绝望恐惧的惨叫。就算侥幸踩着战友的尸骨爬过壕沟,又不得不攀爬几乎削成直角的山壁,往往爬了一半,就会脱力坠落,摔成肉泥。

“这壕沟实在厉害,”崔骥征低声道,“不过殿下机巧之术早已炉火纯青,哪里需要从什么高人手中得到?我可查了,殿下并未接触过什么姓方的高人。”

朱厚炜苦笑,“你便当是仙人托梦吧。”

敌军为这壕沟所震慑,开始畏惧不前,众人均是喜不自禁。

朱厚炜却慢慢皱起了眉头,发现这工事的一个巨大弱点,“工期太短,这壕沟不够深,若尸体太多将其填平,他们总能攀爬上峭壁,最终恐怕还是抵挡不住。”

衡阳保卫战时,日军是机械化作战,汽车卡车居多,人数并不多,所以无法采用这一策略,可如今叛军人数众多且多是步兵,情势便大不相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