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重光(我在大明做卷王)(40)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钱宁极其自然地爬上龙榻,轻声细语地将这一路见闻挑拣有意思的讲与朱厚照听,当然添油加醋地将衡州之事也说了个大概,且一直留意着朱厚照的神情,见他中途皱了皱眉,心中不禁一阵窃喜。

“蔚王未让你们捎带东西?”待钱宁停下,朱厚照问的第一个问题却是这个。

“蔚王府给臣等备了酒和茶,有两封家书给陛下和娘娘,以及这个……”钱宁不怀好意地先拿出薄薄的家书,随即再取出那精巧绝伦的檀木盒子。

朱厚照取了那盒子打开,愣了愣,又拆开自己的信,竟然笑道:“二哥儿这是怪朕呢。”

钱宁小心翼翼道:“蔚王殿下这是怨望了?”

朱厚照摆摆手,“你懂什么,我这弟弟打小书读多了,最是迂腐,又碰上和舅舅那档子事,眼里最容不得沙子,此番不过是未给朕备上礼物、信里念叨几句,已是不错了。按他小时候的性子,恐怕要不断上疏,恨不得让朕发一道罪己诏,来为崔骥征讨个说法。”

钱宁帮朱厚照捏腿,“按理说崔司丞只做过他一两年的伴读,陛下是他同胞兄长,他如何会为了外人怨望君父呢?”

“怨望这词太重了,二哥儿却当不得,”朱厚照依旧笑着,但按在钱宁肩上的手却微微使力,“若这话传出去,外头那些言官要怎么编排他?若是让太后听闻,岂不是又要生事?”

他掐得肩膀生疼,钱宁却不敢挣扎,媚笑着打了自己一耳光,“是臣一时口误,并未有对蔚王殿下不敬之意。”

朱厚照这才撤了劲道,看着他的信,“其实朕与他之间,他更似爹爹,做事情瞻前顾后。比如这崔骥征,要是朕看上了,便放话出去,看谁敢让崔骥征婚娶。朕此番阴差阳错搅了这婚事,他还在这期期艾艾,说自己对这崔骥征并无非分之想,只是兄弟之谊,又说让朕为他再张罗一场好亲,一会又说还是不着急,全凭崔骥征的心意,千万别委屈了他,更别强迫他。”

朱厚照几乎生来就是储君,未成人便成了皇帝,哪里明白朱厚炜对友人的愧疚与珍视,加上先前便有误会,此时理所当然地将他想成一个亘古少见的旷世情种。

“臣书读得少,只听闻这玉佩乃是殿下亲手雕刻,最后那夜熬了整宿才雕成,只是不知有何寓意。”钱宁心知皇帝兄弟之情甚笃,也不敢再挑拨离间,便顺着话往下说。

朱厚照其实本人也不甚爱读书,但这点文采还是有的,于是便将那玉佩拿出,“你看这玉佩素净得很,只有一只大雁,叼着一枝梅花,飞过一轮明月……这梅花便是表明相思,比如朱子就写过《清江道中见梅》‘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对吧?至于这个大雁和明月,‘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又是千里又是相思又是潇湘,还不够明显么?”

钱宁在衡州见到的蔚王冷僻孤傲,实在没法和他所说的这个情种想到一块,只好干巴巴道:“惟愿崔二公子能体悟殿下这一番心意。”

“将这盒子原封不动地送去大长公主府吧。”朱厚照随手将那盒子递给内侍。

他们却不知,刻那玉佩时,看着潇潇落雨,朱厚炜满脑子想的都是王勃那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他在信中如实表达了对友人遭遇不幸的惊惧、朱厚照可能的误会,恳切地请罪道歉后,他不无悲观地表明若日后割袍断义,他亦能理解,只是请崔骥征务必珍重且多加小心。

而若是朱厚照及钱宁留心,便会注意到那紫檀木的匣子竟用暗纹雕着“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而来来去去的衡阳雁,却再也未捎回崔骥征的半点消息。

【第四卷:祭陵】

第一章

正德四年起,川北义军起义,十万川人揭竿而起,众至十万,势力扩展到陕西、湖广等地,天下震动。朝廷诏令川、陕、湖广、河南四省会剿,蔚王会同衡州众乡绅捐纳军饷五万两。

正德五年,刘瑾爪牙周东度在宁夏屯田,激起兵变。安化王朱寘鐇乘势煽动将士叛乱,被刘瑾构陷罢官的杨一清起复,与监军太监张永率兵西讨,而叛乱仅十九天,大军未至,杨英、仇钺就已智计平叛,朱寘鐇赐死削爵,家眷锢西内。蔚王与其余诸王一道上表朝廷效忠。

同年,太监张永带头揭发刘瑾罪行,明武宗朱厚照下令以“反逆”罪凌迟处死。煊赫一时、权倾朝野的刘瑾一党烟消云散,可奸邪却永无休止。

波澜起伏的五年,无多少人注意到王守仁于贵阳书院首提“知行合一”,后又往京师收徒传扬心学,蔚王府着专人采买王守仁诗文及其门生的听学札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