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重光(我在大明做卷王)(31)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朱厚炜知他心意,便取了旁边的茶盏,“皇兄之恩,天高海厚,弟无以为报,今日以茶代酒谢过皇兄。他日若是皇兄南巡,务必驻跸德安,你我兄弟……”

思及明代诸王不可离城,非诏不可入京,也不知此生是否还能见到这个兄长,朱厚炜深吸一口气,“弟之后定常常上奏,皇兄可不能嫌烦。”

朱厚照也是看着他长大的,看他这副神情便知他此时心绪不宁,显是伤心,不由缓缓道:“离情最苦,朕后日便不去送你了,愿你在藩地无忧顺遂。”

朱厚炜闷不做声地将杯中冷茶一饮而尽,“愿皇兄福寿无疆,长乐无极。”

因太后尚未迁宫,九月十一启程那日,朱厚炜仍是早早地站在坤宁宫外头,不知是他耳力太好,还是周遭的宫人规矩太差,竟不断地有流言蜚语传到耳朵里来。

“这位殿下看着眼生,不会是撷芳殿那位吧?”

“你看那亲王服制,不是他又能是谁呢?”

“听闻他早被免了请安资格,也不知娘娘会否见他。”

“唉,看着也就是个半大孩子,如今出京去,怕是再也回不来了,若是不见,此生也就再难相见了。”

“到底是生身母亲,哪怕是再大的过错,娘娘也不会……”

“行了,再说便犯忌讳了,想挨板子吗?”

朱厚炜并未在意,余光扫了眼身旁跟着的几个内侍,骨子里到底是个现代人,即使不得不去习惯古代动不动就下跪磕头的封建陋习,也实在没法做到视人命如草芥。更多时候,他将奴仆视为下级,若要责罚,从不打骂绝食,而以抄书罚钱为主。久而久之,他身边的内侍也算得上读书明理,就如此时听见旁人非议自家主子,就连最活泛的丘聚亦是眼观鼻鼻观心。

朱厚炜不声不响,默默无语地等到了钦天监算好的吉时,向着坤宁宫不折不扣地行了八拜之仪。

“启程就藩。”朱厚炜尚未变声,但清澈的童声中莫名带着沉稳笃定,让人心安。

蔚王的车驾缓缓驶出紫禁城,一路向南。

王孙从此去,明日隔天涯。

第四章

“快去快去,蔚王府又招工匠,准备造水车了!”

“这次也不知赏银多少,说来还是人家龙子凤孙天生富贵,几十两纹银花下去,眼睛都不眨一下。”

“哈哈,你这可就没见识了,怎么,皇帝下地要用金锄头么?”

衡州府,为湖广行省重镇,原为孝宗亲弟朱祐枟藩地,其在金鳌山辟山移土费十年之功营建雍王府,只可惜建成后还未享受几日,正德二年朱祐枟便大病不起,无嗣国除。

正德帝顺势便让自家弟弟蔚王就藩衡州,又觉得蔚字意头颇好,请钦天监算了,八字与朱厚炜也是相合,便仍封蔚王。于是,朱厚炜便这么继承了偌大的雍王府和相比德安不知强上几何的衡州藩地。

藩王除了祭祀和其他一些朝廷礼仪,实在是无事可做。每日在王府,也就是靳贵孙清等人接着给他上课讲书,王府的庶务几乎自然也由审理、纪善等官员处置,朱厚炜亲自处理过几个克扣下人工钱以及安插自家亲戚的小吏,见吏部指的官吏虽然平庸,但恪尽职守、品行端正,也便撒开手去了。

无奈人人都想岁月静好,却不见岁月最终放过了谁。

正德三年八月,朝廷遣使宣旨,主事的靳贵只匆匆看了一眼,顿觉事态紧急,当即便想飞马寻朱厚炜,却被一旁同样面如菜色的孙清拦住,“怎可让戒庵公劳动,下官去便是。”

靳贵重重叹了一声,“咱们殿下八九岁时就眼里容不得沙子,也不知现下会如何应对,你奏报时可一定要注意分寸,万不可火上浇油。”

孙清边快马出内城,边差人打听,果然朱厚炜在城西稻田。

待他飞马赶至,只见一群满脸尘土、布衣短打的农夫工匠围着一个巨大的筒车,说到激动处各个指手画脚、唾沫飞溅,其中身量最高的赫然便是衡州之主蔚王。

“从前读元王祯所著《农书》,里头有一种高转筒车,其形与这个相当,但你看这个轮,轮缘要做的两边高中间低,做出这样的一个凹槽,”朱厚炜拿着张图纸比划,神采飞扬,“这样就会让摩擦加剧,力度才会变大,我们叫做加大摩擦力。但这种筒车,须得河流湍急,有些地方便不适宜建造,但若是能借助大风之力……”

“殿下!”孙清气喘吁吁地从马上下来,见人多眼杂,忙行了礼,又道,“借一步说话。”

朱厚炜似乎谈兴正浓,有些不舍地向其余人等拱了拱手,与他站到人少处,巴图鲁为首的王府护卫围了一圈,“何事如此慌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