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重光(我在大明做卷王)(203)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崔骥征看看朱厚炜的装束,“难道是登黄鹤楼?”

大名鼎鼎的黄鹤楼几经沧桑,分别在洪武和成化年间由当地官吏修缮,来了江夏,一睹盛景也是合理。

“非也。”朱厚炜悠悠道,“咱们去汉阳。”

过了半个多时辰,车才稳稳停下,崔骥征刚想下车,朱厚炜却按住他的手,“等等。”

朱载垠看着他取了自己的玉绶将崔骥征的双眼蒙住,牵着他的手下了车。

这时不论是崔骥征还是朱载垠都不知这做法在后世可谓烂俗,彼时的他们只觉浪漫新奇。

崔骥征不能视物,凭感觉判定自己此时位置既有山风又有江风,应该是长江岸边的山上。

朱厚炜选了个最好的位置,将玉绶取下,崔骥征缓了缓才将眼睁开,就见一楼阁依山就势而建,飞檐大脊、粉墙筒瓦,回廊斗拱,颇为雄奇。檐上四角均挂着铜铃,临风作响。

“我读了汉阳知府范之箴的折子,说他修禹王庙时,见此处胜景,便取‘晴川历历汉阳树’之典,筑一楼阁,”朱厚炜牵过崔骥征的手,“你看,这是龟山东麓的禹功矶,往北是汉水,向东是长江,对面便是黄鹤楼。虽离你的生辰还早,但我今日也让他们点了灯,为你祈福。放心,用的是我自己的体己银子。”

朱载垠已不知何时带了两三人自己耍去了,余下的锦衣卫也识趣地退到十步之外,只留心警戒。

二人登阁远眺,暗夜之中唯有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还有远处黄鹤楼为了接驾点起的灯火。

“三四百年后,这世上就会出现一种叫做电的东西,从前我和你说过,”朱厚炜伸手指着沿江两岸,“我那时候曾经到武汉来调研,夜游两江,当时看着两岸高楼广厦、灯火辉煌,心里就在想,大家看到的这一面是繁华似锦、欣欣向荣,而在众人视线之外,有没有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我的这种担忧,直到现在也依然存在。”

崔骥征看他,“你拉着我过来,真的是哄我开心的?”

如今用朱厚炜自己的话说,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期,断人爵禄还是断人财路,都无异于杀人父母,不论是在摊丁入亩中失血甚多的世家豪族,还是痛失世袭爵位的外戚,还是被迫降等袭爵的宗室,对执意改革的天子都恨得咬牙切齿,甚至不惜弑君。

可朱厚炜却执意在此时出京考察,包括崔骥征在内的众臣苦劝不已,他仍一意孤行。结果到了安陆,立时便出现了刺客,锦衣卫审了半天,都一口咬定是兴王府余孽。

崔骥征劝朱厚炜回京,他还是坚持己见。两人感情甚笃,却也闹了好一阵子的别扭。

这才有了朱厚炜不惜破费,整出的仪式感。

朱厚炜笑着揽过他,目光悠远地看向江岸,“你放心,如今还不是我功成身退的时候。此番我自有用意,且往后看吧。”

番外四:兴和微服出访记(下)

圣驾即将离开楚地,朱显榕在王府缉熙堂设宴。

其他人还未觉得有什么,崔骥征却立时明白朱厚炜的深意——他从来信奉宴无好宴,不论是做皇子还是亲王,所有的饮宴能不去便不去,哪怕做了皇帝,也鲜少大开筵席,而在楚藩,他却一反常态,屡屡赴宴。

“大人,此宴乃是楚王世子朱英燿全权操持。”已是指挥同知的周良悄然来报。

崔骥征蹙眉,“留意膳食,也将所有出入口都看牢了。”

酒过三巡,貌若天仙的楚女们奉上珍馐玉食。

崔骥征死死盯着朱英燿,见他泰然自若却目露精光,禁不住冷冷一笑。

“宜昌三峡鱼、随州米粉,这本就是贡品,陛下兴许见过,”朱显榕热情洋溢地为朱厚炜介绍,“而这襄阳缠蹄、黄州烧梅、武昌宝塔肉,陛下怕还是头一回见。特别是这宝塔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唇齿留香……”

朱厚炜举杯敬酒,看着已有几分微醺,“楚王在藩日久,怕是不知京中的规矩。”

“哦?”朱显榕一听,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忌讳,陡然紧张起来。

朱厚炜和他碰了碰杯,权当安抚,目光往席间一扫,淡淡道:“宫里的规矩,任何菜只能吃上三口,只因用多了,旁人就会猜到你爱吃什么菜,投毒鸩杀便可有的放矢……”

话音未落,突然一声闷响,后屋突然冲出数人,向着他们疾扑过来,而前院里,又有几人手拿分执铜瓜、木梃,与其会合。

这些人一看便是草莽地痞,哪里敌得过早有准备的锦衣卫?连衣角都沾不到便被一一制服。

这帮人发难时,朱载垠已经挡在朱厚炜身前,此时也松了口气,回了自己座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