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重光(我在大明做卷王)(146)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若不是这些年朱厚炜修身养性,恐怕立马就能被气得心律不齐,饶是现在,他也深吸了好几口气,才能继续发话,“死者为大,贵妃慎言!”

“呵呵,死者为大,陛下的棠棣情深倒是让妾想起一桩往事,”王贵妃拨弄着手上的佛珠,“先帝驾临伯府临幸妾后的第二日,酒醒后问清妾的身份,说的第一句话,陛下猜是什么?”

朱厚炜不做声,死死地看着她腕上的佛珠,若他没记错,这佛珠还是自己就藩前后赠予崔骥征的……

“他说,爱妃年轻鲜亮,正巧二哥儿也欢喜表弟,岂不是两全其美?”再说起生平最屈辱那日,王贵妃声音仍然有些发颤,“两全其美?就为了你们兄弟二人一逞兽。欲,我算什么?骥征算什么?”

“朕与骥征从来清清白白,更向来敬他爱他,从未想过用他泄欲。而兄长所为,朕向骥征致歉过数次,今日再向你郑重致歉,”朱厚炜轻声道,“若贵妃觉得一句轻飘飘的歉意并无用处,但凡不悖于国法纲纪,也不十分劳民伤财的要求,朕都可答应你。但请贵妃切莫为了一时意气,陷骥征于不孝不义。”

长公主府近来闹得沸沸扬扬,听闻长公主又气病了一场,又记恨上了愿意相助的长媳刘氏,如今崔凤征夹在中间,日子甚是难过。更要命的是,崔元似是铁了心的要将崔骥征赶出家门,长公主又是恨铁不成钢,又是舍不得幼子,焦心忧虑之下,病得更厉害了些。

封建时代,孝道为大,即使这几日未见崔骥征,朱厚炜也知他该是如何的焦头烂额、内心挣扎。

“陛下倒是心疼得很,先帝鱼肉百姓、夺人。妻女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起忠孝节义?”王贵妃反唇相讥,“陛下也别一副隐忍之色,我假死离宫,皇长子可就完全是你的了,日后给你省去多少麻烦。拿一个崔骥征,换一个完完全全属于你的储君,陛下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丘聚已经在门外出声提醒,晚朝的大人们已进午门了。

朱厚炜疲惫不堪道:“不论骥征还是皇长子,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朕,只属于他们自己。待会见了骥征,朕自然会问个清楚,倘若他决心已定……”

“朕自然会全力支持他。”朱厚炜起身打开门,“不是为了什么储君,独独是为了他。”

第十六章

锦衣卫们入内时,朱厚炜正抓紧时间用晚膳,吃的也简单,不过是一碗阳春面外带几片牛肉青菜,见了他们,一边抬手免礼,一边囫囵将面用完,擦了擦嘴。

牟斌看了,心疼得不行,立马道:“时日还早,陛下何必赶在一时?用的这样快,回头胃又要不爽利。”

许是朱厚炜不曾娶妻生子,从藩地带过来的老人总将他当孩子看,特别见他不好好吃饭穿衣睡觉,一个个都唠叨得没完没了。

朱厚炜笑了笑,“省得了,下回一定细嚼慢咽。”

他的目光极快地掠过崔骥征,最终落在指挥使刘镇元身上,“先前朕与阁臣们已经议过,如今朝廷冗官冗员冗费,很应该开源节流。朕已经革除僧道教坊官、内外金刚老以及把总、大管家等各色人等,虽也有千人,但与锦衣卫冒滥的军校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今日你们三个都在,正好一起拿个章程出来。”

刘镇元有些摸不清朱厚炜的底,便上前一步,递上一个条陈。

朱厚炜一看,各司各卫所有多少冒滥的,倒是写的清清楚楚,不禁挑眉,“这么快就都查实了?”

刘镇元苦笑,“这些都是先前刘瑾、江彬、钱宁等人打了招呼,各任指挥使不得不就范,彼时便已记录在案。刘瑾伏诛后已清除了一批,而江、钱二人的,尚未来得及处置。”

“除去他们,锦衣卫自己呢?上上下下数万锦衣卫,就不曾自己做些手脚?”

刘镇元道:“我等还在慢慢彻查。”

牟斌常年在王府,自是不知情,崔骥征却淡淡道:“据微臣粗略计算,当有五万三千六百四十三人。”

他对着刘镇元点了点头,“此弊经年久矣,先帝在时,臣也曾上书,可惜石沉大海。但臣一直在不间断地统计人数,前日指挥使布置此事后,臣立即着手确认,此数与实情应当相差不大。”

都精确到个位数了,这数字自然大差不差。

朱厚炜满意地点头,“既然如此,这五万多人便尽数裁革了,对那些非富即贵的,也不必给他们赏银抚慰了;对那些差事办的不错的,可酌情留下,而对那些老弱的,则要注意安抚好情绪,切莫生出动乱。”

刚刚清洗了江钱余党,如今的锦衣卫尚算乖巧,哪怕出这么大的血,也都领受了。正事谈完,几人正准备告退,朱厚炜起身,“崔同知留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