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350)

作者:火星少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赵匡胤满意的点头,这就是他最

满意赵普的一点,能干实事为自己解忧。之前他有段时间冷淡赵普,是因为发现赵普居然与自己弟弟赵光义不合,但现在想到这儿,他更满意了!

不愧是朕的宰相!

民间。

老成的农人们正在趁机教导自己的后辈: “历法真的很重要,你们可以不读书,不认字,但是一定要知道历法。芒种一到,就要插秧,秋分到了,就要割稻。如果错过天时,那就要颗粒无收,饿肚子了!

后辈们受教的点头。

原来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竟然还是仙画中所说的“科学”。

【在还没有国家只有部落的时候,华夏的老祖宗们就已经懂得了观测天时,制定历法的重要。《尚书·尧典》就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遥远的东方部落中。

首领尧正在给其下的羲氏与和氏两个氏族分派命令。

“羲仲,你这段时间去到东方的肠谷,敬迎日出,观察太阳每天出来的时辰和景象。”羲仲领命而去,整整几年。

最终,将自己观察到的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

“羲叔,你去南方的极远之地,观察太阳向南运行的景象。”羲叔也领命而去,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作为夏至。

和仲,你去西方的昧谷居住,恭送日落,观察太阳每日落下的时辰景象。

“和叔,你去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的运行。”

和仲与和叔也领命而去,最终分别以虚星在南方天空位于正中的时候作为秋分,以白昼最短的那一天作为冬至。

【《大戴礼记·夏小正》里面有一篇就被认为讲的是夏代的历法,它记录了一年里面十二个月的不同天象和气候以及相关的农业生产。而孔子也说“行夏之时”,可见在夏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历法,并且一直绵延到了周朝。】

【周朝的时候,各诸侯国很多也都有自己的历法,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这也被称为古六历。】

【秦朝的历法就是《颛顼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自然也要把《颛顼历》奉为正统,推广到

整个天下。然后,《颛顼历》就这样一直延续到汉武

帝前期。】

【《颛顼历》的特点呢是以十月作为每年的开始。所以各位,秦朝的新年是在十月初一,而不是正月初一。也不知道他们十月放不放新年假?】

秦朝

嬴政摸了摸自己的短须,有几分满意——这仙画中扮演他的伶人背影高大贵气,倒是有几分相似。

而且,又重新回顾了一下自己登基时的画面,心潮竟然有些澎湃。

他身边的李斯和太史令胡毋敬睁大了眼睛,想要看看后世的历法有哪些改动,这东西可太重要了!

“新年假是什么?”公子高偷偷问大哥扶苏。扶苏也茫然的摇摇头。

现在秦朝可还没有假期这个概念,官吏们要是想请假,只能“告归”,归乡的归,基本就等于请辞回家了。

宋朝。

几名士子正在论道,一边是仙画出现后已经变得越来越少的崇古派,他们往往固执守旧,依然认为圣人之言不可逆,古制不可违。

而另一边的人数明显更多,思想要更加开放。

有人就呵呵笑两声,对崇古派道: “既然你们要崇古,何不向各位大人谏言,让历法也按照这古六历来呢?

话语中的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另一人附和道: “那可不就成了西汉张寿王了?”

张寿王想要改旧历不成,最后被弹劾下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典故。闻言,在场人都哈哈笑起来,只剩下几个崇古派脸上青一阵红一阵。

【《颛顼历》经过了几百年,到汉武帝时已经不太准了。】汉朝的星官们正在如常的观测星象。但此时他们却眉头紧锁。

今天是初一,每个月的第一天,按照月相来说应该是朔月,本该看不到月亮的,但此刻天空上却悬挂着一弯弦月。

有星官问出来: “是历法不准,还是月象有异?”

如果是前者那还好说,如果是后者,那可就不太好了,到时候若是给不出合适的解释,恐怕天子震怒,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为首的太常令一咬牙: “待到望月的时候再看。”

望月也就是每月的初十五或者是初十六,天上悬挂着的应该是一轮饱满的圆月。

但这一次,不用

等到望月,在初十二和初十三的时候,满月就到来了。而等到了初十五,月亮早已经变成了渐亏的凸月。

中间并无什么异常发生。

太常令和星官们松了口气: “看来是历法不准,而不是天象异常。”历法不准好办,向朝廷上谏重修就好了。

上一篇:九不知下一篇:都说了我不是神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