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顾绥淡淡道:“二位既然等不了,大可带兵杀出去。”
虽是回答的孙瑞林,顾绥的视线却反在袁戟身上:“袁军长可是这个意思?”
袁戟默然片刻,回答道:“就是这个意思。”
孙瑞林脸色铁青,却憋不出半句反击的话。现在军械所只有函州、豫冀两路人马。
带兵?别说是人,袁戟不点头,孙瑞林半杆枪都别想带走。
袁戟指了指正中的那把空着的座椅:“袁某只问一句,这把椅子。林钧宸不来,在场的哪个敢坐?”
孙瑞林不说话了。平国各军系泾渭分明,这不是敢不敢,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坐了位置,下面的军官不服你,你指挥不动部队,军令不行,那就麻烦大了。
林战一拍桌案:“整的那么麻烦?!袁司令不也在这里?他不挂帅你挂帅,难不成少了谁,仗还不打了?”
袁戟还未言,身旁的段坤就率先沉声道:“袁司令不能出面。函州有自己的顾虑。”
段坤这个位置很奇怪,他是现场军衔最低、但手中的人最多的军官。
战时不咎将,林战不好深问,只道:“那如果七点林钧宸还不到怎么办?”
袁戟朗声:“没有如果,林少帅一定会回来!”
顾绥:“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乎无算。但凡作战均应有预备方案,更何况这样关乎整个平国未来的大战。袁司令把所有筹码都压在林少帅身上,这样不留后路与赌徒何异?”
“没有把握的事才叫赌。顾长官没有信心,就将此看做一场博弈也无妨。”袁戟负手而立,掷地有声:“我袁戟今日就在这里,押上整个新民左军的声望,以林钧宸赌着国运社稷,九州乾坤!!!”
--------------------
第74章 合纵
=====================
袁戟的这一段力排众议,在史书中被寥寥数笔、含糊其辞的一带而过。
为尊者讳,史书略去了袁戟所担下的巨大压力,留给后人了一片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团结一心的初代们的完美形象。
但这也就无法解释,为何战后向来桀骜的乾平府的林少帅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被函州的袁司令胖揍一顿。
不过这都是后事了,回到当下。
林钧宸总算没有辜负袁戟把整个家族都押上的信任,六时一刻,林少帅在议事厅现身。
跳过那些寒暄的场面话。
林钧宸直奔主题:“我们的电台已经和各州取得联系,仪州的测向台必然也已近发现了我们。刘明霆现在有三条路,其一,集结所有力量强攻军械所。其二,沿临汉线入剑门关退回汉州。其三,折中一二边打边撤。”
袁戟:“照我对刘云霆的了解,他不会甘心什么都不做就撤军,何况刘韵还在我们手中。”
林钧宸:“要的就是他犹豫。剑门天险,刘云霆一旦撤回去我们再想打就难了。”
孙瑞林:“抢一个先手?”
林钧宸点头:“自然要抢。袁司令、此事交给函州了,务必抢占这个险关,断了刘明霆的退路。”
袁戟:“没问题。”
林钧宸:“这样以来,刘云霆部就必然被迫在仪州同我们决战。段军长,如果刘云霆集中人马你的人可以坚持几天?”
段坤:“最多十日。”
“林指挥,厄州的实际情况如何?”
林战:“不瞒少帅,犬封名义上退出了厄州,实际上只是让出了几个大城市,厄州的随时面临着反攻。”
“那兖州如何?”
孙瑞林:“黄副司令留守兖州,兵精粮足。少帅大可放心!”
林钧宸:“好!那便以兖州为北境的屏障,厄州方面做好退守兖州的准备,绝不可让犬封趁虚而入。”
孙瑞林:“明白,但眼下仪州的战事怎么办?”
林钧宸:“兖州固守。则冀豫二州可抽调十万兵力,戴州六万,青州四万,关州四万。刘云霆手上最多八万人,兵力是三比一,刘明霆绝撑不了十日。”
“就按少帅说的!!”
“没毛病!!”
“干!!”
通讯科内。
林战手上夹着一根烟站在通讯员的身后,下着命令:“告诉副总指挥,先撤离厄州的群众,部队做好后撤兖州的准备。”
通讯员老老实实的敲着电钮,老老实实的读着回复:“副总指挥问您原因。”
林战:“娘的,告他先打仗再说,执行命令!!!”
旁边,霸占着另外几台设备的孙瑞林等人也丝毫没有快用完了的意思。
背景声是一片嘈杂,袁戟默默的站在门口思量着下一步的对策。
林钧宸用手从后面搭上了袁戟的肩膀:“我那里有电台。”
袁戟没有好脸色:“都能夜探敌营了,少帅要情报还用得着电台这种低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