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他们还在琢磨这位男子的身份时,见不远处的内侍边喊着“二皇子”边小步跑了过来。
一见那内侍是李总管, 众人也反应了过来。
陛下现下没有子女,而且能被李总管尊称为“二皇子”,也只有那位胡国的“军神”了。
他深夜出现在陛下的后宫, 这等皇家密事他们是不敢多知晓, 遂众人忙不迭低着头, 当作没看见似的做自己手头上的事。
千里大人还在昏睡中, 他们要是再不把他诊治痊愈, 想必头上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床上的男子双眼紧闭,脸色是不正常的潮红, 额头上全是细微的汗, 双颊轻微凹陷, 眼睑下泛着青色,嘴唇皲裂。
——千里辙长得不如他好看。
——还是个病秧子。
这是青列努第一眼看见千里辙的真实想法。
他知道千里辙,也是因为他的叔父,毕竟千里庸这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被斩于午门,他是喜闻乐见,而千里辙就是他顺带知道的。
这时他才知道,原来朝中还有两位千里大人,一位伪君子,一位真君子。
而且“真君子”还是“伪君子”的侄子。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
这是百姓口中的“千里辙”。
他当时就好奇在千里庸的家风下怎会养出这么一位千里大人,想见见来着。
没想到却是在她的后宫见到了。
亮堂的大殿内,内侍们都垂着头,大家心里都在揣测这位“不速之客”来此的目的。
那男子站那床边一直盯着千里大人,也不说话,灯火之下,神色莫辨。
倏忽他们听到门前传来凌乱的脚步声,等看到姗姗来迟的李总管,众人心里称奇不已,看来这位“不速之客”是位大人物。
“二皇子,千里大人尚在病中,改日再来拜访可好?”李德全好声好气地跟这位爷商量着。
二皇子?殿内的内侍听到李总管的称呼,众人耐不住好奇偷偷瞄了一眼床边的男子。
青衫锦袍,身形修长挺立,一头长发用布条随意挽在身后,眉眼是带着凌厉张扬的美。
这么打眼一瞧,他好似是比常人多了些异域之美。
这会儿众人都猜出了男子的身份了,忍不住又多瞧了一眼,原来胡国的“军神”竟长得这般俊美,他们还以为胡国人都是彪形体壮,啖肉饮血呢。
青列努见李德全气喘吁吁追上他,还一直想让他离开,心里就不痛快。
这人到底跟月儿是什么关系?如果不是月儿授意,她的贴身内侍会这么紧张?
“本殿只是来瞧瞧这位传言中鼎鼎大名的千里大人,你这么着急,难不成本殿还会生吃了他?”
李德全抹了把额前的汗,暗自腹诽道,这还真被二皇子说对了,自从他看到了二皇子跟君后的“战场”,就觉着二皇子这性子在后宫中,真是个会吃人的主儿。
今儿陛下还询问了千里大人的病情,可见陛下还是颇为看重千里大人。
况且千里大人过分刚直,又不喜解释,若是跟二皇子对上了,那得遭多大的罪受啊。
心里虽这么想,但他也不敢表现在明面上,只好陪笑道:“二皇子说笑了,只是千里大人还发着高烧,正在休养,也不能起身招待殿下。”
青列似笑非笑的说:“好,本殿改日再来拜访。”
望向床上男子的目光冷峻,眼底掠过一抹阴鸷。
今日算千里辙走运,改日他再来“好好”拜访他。
永泉宫这边。
白衣男子半倚着床榻,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正翻动着书,他虚咳了几声,随后漫不经心地移开视线。
“可是问到了?”
今早太医来给他问诊的时候,隐约有听到他们说什么大人,随后他就让李顺去外面探听一番。
“禀主子,奴才听了一耳,住在朗清宫的大人好似叫千里辙。好像是受了什么刑罚,导致高烧不退,现在还在昏睡。”
郎清宫不是离月儿寝宫最近的宫殿吗?还有这个千里辙是何人?
自从月儿登基,他便安分地待在后宫,侍奉在月儿左右。
月儿不喜欢枕边之人去接触前朝之事,他就蒙蔽耳目,一心一意地守在月儿身边。
所以乍听到千里辙这个陌生的名字,他心底油然升起一股危机感。
李顺没有听到主子的问话,抬眼就看到了主子目光里的一抹迷茫,知道主子对于大启朝官员不甚了解,随即适时地补了一句。
“千里大人的叔父是千里庸。”
千里庸……他知道这个人。
父皇还在位时,千里庸官拜内阁大学士,父皇尤为赏识他的才学,他一时风光无两。
他记得月儿登基后,千里庸是第一批“投诚”的前朝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