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听到太皇太后和她大宫女的对话,笑道:“皇玛嬷喜欢这西洋蔬菜,过几日, 等新一批的番茄果实熟了,就都送去慈宁宫小厨房, 给您做菜解馋。”
太皇太后知道这红色酸甜可口的食物,是从西洋传来。
只是,这不是水果吗?怎么又成了蔬菜?
太皇太后只疑惑了一瞬,就反应了过来。
这番茄大概是与莲藕、黄瓜无异。就连作为凉菜的做法,也是差不多。
白糖大概可拌一切这一类的水果蔬菜。
糖拌西红柿一端上来的时候,康熙就跟太皇太后和太后炫耀阮酒酒的好眼光,还掉书袋拽文的,介绍着书籍上对西红柿的记载。
明朝赵函的《植品》一书中有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于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这片土地的。
“德贵妃对大多事情不爱上心执着,唯独爱钻研食谱。您看这番茄和向日葵,还有先前宫里种的西番莲,咱们都当它们是观赏的植物。从未有人想过,它们还是水果、食物。到了德贵妃这儿,就变成了一道道美食美味。”康熙道。
“这是好事。民以食为天,德贵妃心善,常年心系穷苦百姓,故而能发掘新的食物。哀家最喜欢是就是葵花籽,一想到前几十年空对着向日葵看,而不知它花盘里的籽能炒成瓜子吃,哀家就觉得可惜极了。”太后插言道。
无论是前朝还是大清,嗑瓜子的风气都十分盛行。
逢年过节,或是来客接待,家境只要过得去的人家,都要摆上一碟瓜子。
宫中嫔妃们互相串门说话时,桌上茶几上除了点心,也总不会少了瓜子。
嗑瓜子这种事儿,不仅会上瘾,还解闷儿。
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闲聊着听到的八卦,惬意的氛围感,营造的满满的。
但是,西瓜子难嗑,不是人人都能吐出完整的瓜子皮,吃到一整个瓜子仁。
阮酒酒自搬进永和宫,有了独立小厨房,她做的第一件食材改良,就是提供意见,指引着御厨炒制出各种口味的葵花籽。
太后说完话后,太皇太后再一次看向太后。
这回,太皇太后忍不住说话了。
“你当初一见德贵妃就喜爱非常,不会就是因为这葵花籽,而对她生的好感吧?”太皇太后道。
太后憨憨一笑,太皇太后面无表情,她们科尔沁真的不能再出几个,如她一般聪敏的女子吗?
似太后和宣妃这样,万事不管,心大的整天只琢磨吃喝,毫无上进之心,真是让人看的憋闷。
“皇额娘,不仅是葵花籽,德贵妃这么多年,孝敬给儿媳和您的点心、菜肴,数不胜数,样样好吃。人老了,能吃是福。”太后向太皇太后撒娇道。
太皇太后看着太后安和的神态,心里杂七杂八的野望,挥散离去。
憨人有憨福,以福临和玄烨这两代帝王的性情,科尔沁送来这样的人,在宫里才合适。
真要是野心磅礴,并非好事。
太皇太后总是提醒自己,她老了,不要多想政事,也不要太念着娘家了。
当一个颐养天年的老太太,受子孙孝敬,乐呵呵的当个眼瞎耳聋的老祖宗就好。
然而,大半生的生存习惯,不是那么容易舍弃的。
太皇太后也在竭力的克制着自己,不再对康熙政见或后宫的指指点点。
“怎么就你一个人上来了?太子呢?”康熙忽然看到太子身边的太监,正在端太子膳桌上的那一份糖拌西红柿。
“回皇上,太子殿下喜爱这道雪盖火焰山,四阿哥见了,便将自己的那份,先给殿下尝了。奴才是尊殿下之命,将殿下的这份端回给四阿哥。”太监道。
“不错,他们兄弟的感情还是这么好,朕很是欣慰。你速速端去吧,天气炎热,再迟一会儿上面的糖就要化了。提醒你主子一声,再说两句话,该坐回来了。”康熙心情很好道。
兄友弟恭,互相照顾,多么美好的兄弟情啊。
“皇玛嬷、皇额娘,朕的儿子,都被朕教的很好,是不是!”康熙得意的寻着长辈,求夸奖。
就算是皇帝,又岂能事事顺心。
太皇太后和太后还没有说话,底下先闹开了。
太后现在最宝贝的大胖孙子五阿哥胤祺,因为身体壮实,肺活量大,哭嚎声响的如炸雷在耳边。
宜妃一手捂肚子,一手捂着耳朵,使唤宫女过去看看,五阿哥怎么哭成这样?
宜妃和五阿哥的席位离得不远,但也隔了些距离,只能从外表上,大致看到五阿哥没摔倒也没受伤,衣服整整齐齐的,露出来的脸和手背,也是又白又胖,没一点儿受伤的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