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点头,对,他光想着刀好,可如今之势,他不见得握得住这刀。
他正要否决,太后抢先开口:“既然无人敢接,那便只有重启内卫,将典正司归于内卫管辖,务必将此案查得水落石出。皇帝是孝子,你说呢,总不能让哀家含冤莫白吧?”
太后回头,方才还平和如水的目光凝结成冰,将皇帝震慑在御座前。
“是……母后所言甚是。”他挣扎着说,“以后内卫便向朕汇报。”
“皇帝还年轻,驾驭不得虎狼,这内卫还是交由摄政王暂管。此事宜快不宜慢,去吧内卫令牌取来,今日便开衙。”
太后和周昭宁交换了一个目光,周昭宁微微颔首致谢。
一场朝议,周昭宁全胜而归。回王府的路上,封离问他:“我怎么觉得,太后是特意来帮你?有何渊源?”
“太后韬光养晦,有人却妄图践踏她的威仪,太后不能忍罢了。”
“嘁,行吧,与我打马虎眼糊弄我,不说便不说,我还懒得听呢。”
周昭宁见他抱臂撇过头,一副不看自己的闹脾气模样,心中好笑。
“没有糊弄。要说渊源,也算有一桩,当年太后诞下先太子时,受过我母亲些许恩惠,便一直感念在心。母亲仙逝后,她便对我多一分照拂。不过内卫乃是虎狼,让她支持,这点恩惠可不够。”
封离点头:“她幽居深宫,其实对外头的事清楚得很吧,她恐怕也看出来其中蹊跷,觉得是个威胁。”
“不错,孺子可教。”
“你教我什么了教。”
“行,阿离天资过人,行了吧。”
封离霎时安静下来,他明明说过,不喜欢被叫做“阿离”,周昭宁这人,随口又是乱喊了起来。
周昭宁脱口喊出,见他脸色变了才意识到喊错。见封离不语,他不禁问道:“为何不让叫阿离?”
封离犹疑片刻,大概车窗外月色太好,大概今夜一起打了胜仗,他终究答出了这一问。
“只有母亲才叫我阿离,许多年没人叫过了。”他十三岁离家时起,便无人再叫了。
“母亲……”周昭宁想起已故的苏仪妃,确实很多年了。他记得那时他也常出入宫中,苏仪妃称那个撞在他腿上的小团子“离儿”。
是他记错了?还是说苏仪妃平日里便是“阿离”、“离儿”混着叫的?
周昭宁心中疑惑,看向封离的目光带着探究。
第64章 相帮(1)
封离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在梁都生活, 哪怕派人打探,也无法窥知他在梁都的一切。因此一直以来,周昭宁对他身上的违和之处都作寻常看待。
比如他身体虽不强健, 内力更是没有,但偶尔露出的武功招式却有模有样。比如他看似不学无术,却自有积累,且极为聪颖。比如他明明在梁都受尽折辱, 到了人前却自信坦荡,便是太后、皇帝、内阁大臣,也全然不惧。
可他虽离开大禹十年, 身份却是做不得假的,尤其样貌, 他肖似先帝和苏仪妃, 见过的绝不会看错。
周昭宁压下心中不解, 或许他在梁都有不为人知的奇缘,无论如何,他能长成如今的心性, 是封氏一族的福祉。
两人回到摄政王府时平静,宫中却因重启内卫一事暗潮涌动。
内卫府自建元十五年封存至今,已有近十年, 大批内卫被遣散, 只余精锐中的精锐,由内卫府大统领和十二执事带领。他们是皇家最忠实的鹰犬, 在封闭的内卫府中等了十年,终于等来了内卫令牌重现。
内卫府门规森严, 重启之初极为敏感,就连前来颁旨的李德仁也只进到了外院, 唯有前来拜见内卫府大统领的典正司司正被领了进去。
李德仁回到皇帝身边禀报,皇帝听完气得砸了一个碧玉笔洗。
李德仁哄了一番,才叫他暂且消气,问起正事来:“当日周昭宁匆忙离席去救那贱种,到底是哪里来的消息,查到没有?”
“还没有查到实证。”
“废物!这点事情都查不到?这宫里肯定有人给他报信。”
“虽然没有实证,倒是查到了一桩嫌疑。”
皇帝霍地转身,目光阴翳,问:“什么嫌疑?”
“奴才查了各宫出入记录,并当日在御花园值守的侍卫,只有一人在那前后时段经过奉和殿,是淳妃娘娘宫中的一名二等宫女。若说嫌疑,便是这宫女最大了。”
“淳妃?!不可能。”皇帝下意识否认,林淳妃怎么会背叛他,她最是乖顺。而且她有什么理由去帮封离,她堂堂皇妃,要向摄政王投诚?难不成摄政王还能给她皇后之位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