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大启皇城,四皇子五皇子联手逼宫,将皇帝软禁,不到三日,被六皇子赵宣公主铃云联手缉拿,皇帝气病之下急召赵嵩回京。
而收到急召的赵嵩,看着一片绿意青葱,生机盎然的鬼幽谷,却再也找不到他的云初了。
一旁的李骁劝道:“殿下不如先回京中主持大局?鬼幽谷如今地形大变,末将一定会一寸寸的再仔细翻找,一定将督军给您找出来。”
赵嵩红着眼,看向他道:“一定能找到吗?”
李骁闻言却不敢答了,他们已经没日没夜的找了三个月,鬼幽谷经历一次地变,不仅翻腾出了山地,还涌出了一道激流,他们先前的踪迹皆被冲毁。
赵嵩转过身,看向皇城的方向道:“怪不得他总是不信我,因为总有比他重要的事...”
李骁听着他尚未说完的话,不由心中一痛。
道士说,这次的地变不是意外。是将军带着使命封印了凶兽,可是,将军是谁,世人又有谁会关心。
赵嵩走了,北疆边界扩张,从此留下一片安宁。
雁北城的百姓们却在他走的时候问道:“咱们的小督军呢?啥时候回来?”
赵嵩闻言,看着百姓们质朴的脸庞道:“等北疆恢复繁华,他便回来了。”
“真的?”
赵嵩笑了笑道:“不骗你们。”
第110章 分权
赵嵩回到皇城后,第一时间去看望皇帝,发现皇帝只是受了惊,休息一阵后便可康复,便放下心来。
皇帝道:“老四老五已被朕送去皇陵,这次反倒是老六立了功,你觉得朕该怎么赏他?”
赵嵩道:“他已娶妻开府,也该入朝历练了。”
皇帝点点头,试探道:“让他去兵部如何?”
赵嵩不置可否,但还是道:“都去试试也无妨。”
皇帝见他没什么表情的样子,一时竟无法判断他在想什么了。
赵嵩一战灭了北契,倭国不足为惧,南疆向来小打小闹,如今又和南洋那边牵扯出内乱来,大启要真正迎来太平天下了。
但赵嵩的战功和威望同时也令皇帝忌惮,如今朝中论功行赏,竟皆要太子过目。
皇帝说着话,便递了份折子给他看,道:“这是此战中诸位将士论功行赏的部分,你看如何?”
赵嵩一目十行,直至看到末尾,也没看到平云初的名字,他勾唇一笑,笑意却未达眼底。
皇帝见他不说话,又接着道:“平云初如今下落不明,生死不知,但北疆不能没有督军...”
皇帝话没说完,就见赵嵩面无表情的看向他道:“父皇相信世间有鬼神之说吗?”
皇帝:“....”
他不知道赵嵩跟他说这个是什么意思,不由道:“你要说什么?”
赵嵩道:“和北契一战,其中细节想必父皇已阅览过了,父皇可知骷髅大军为何会褪去?”
皇帝听到骷髅大军,不由面露惊异,哪怕军机处的汇报再详细,如今听赵嵩亲自说来,他还是难掩新奇,他喃喃道:“不是天罚吗?”
这是一个和尚跟他说的。
见赵嵩眸色轻嘲的样子,皇帝不由道:“难道不是吗?”
赵嵩道:“据说父皇如今不仅信奉道教,还宠爱佛修之人...还花费巨大..”他顿了顿接着道:“如今大启才安定下来,父皇若求心安,不如勤于朝政,须知,我大启的江山是兵将们用血肉打下来的。”
见皇帝面露不悦之色,赵嵩继续道:“父皇,打江山不易,守江山却更难。”
赵嵩说完,留下那封请封折子后便告退了。
皇帝如今年过五十,半辈子都在享福,有事就是靠着朝臣和儿子。但大启的版图说到底还是他在位期间打下的,到时候史书一笔,皆是他的功绩。
赵嵩走后,皇帝又去了护国寺,护国寺的主持也算是战场上走过一回了,骷髅大军褪去的具体缘由他当然不知道,如今见皇帝又问起来,他只能说一套因果缘由来糊弄皇帝。
皇帝听了凉凉的看了他一眼,直看的主持光头冒汗。
去完护国寺,皇帝又传了钦天监来,新上任的国师是个仙风道骨,瘦骨嶙峋的老道士。
同样的问题,皇帝又问了一遍,老道士一抚须,对着皇帝道:“那秃驴的话虽摸棱两可,但也不是一分道理也无,一切因种一切果,要想翻盘重来,必有牺牲。这大概就是定数。”
皇帝不耐道:“那你说的牺牲是什么意思?”
老道士别有深意的看着皇帝道:“一命换一命。”
皇帝闻言一惊,他暗自揣测一番,随后道:“你是说是平云初...”
老道士闻言肃然道:“天机不可泄...”见皇帝紧紧的盯着他,他不由改口道:“嗯,不能泄露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