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觉得应该如何?”康熙问道。
“汗阿玛或许可以让那些欠户部银钱的人家把银钱还回来。”胤禛道。
此言一出,整个场上十分的安静,皇子们纷纷看向胤禛,眼中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那眼神明晃晃地写着胤禛是疯了吗?
胤禛就这样直直的站着,任由他们打量。
胤禩眉头都皱了起来,老四这是疯了吗?他可知道他这么做会得罪多少大臣,他还想不想要大臣们的支持了?
康熙也没想到胤禛居然会这样提议。
“大臣们的欠款呀,当初朕是宽待旧臣才允许大臣们向户部借银,如今向他们讨要,是不是会让大臣们觉得朕不够仁慈?”康熙道。
“汗阿玛仁慈,当初允许大臣向户部借银是为了解他们燃眉之急,朝廷慷慨解囊,了却了他们的急事,如今朝廷有难,他们应该想着解朝廷的燃眉之急,把银钱还回来,户部借了这么多银子出去,这数量可不少,只还回来三成,此次救灾的银子,将全部凑齐,无需再增加赋税。”胤禛道。
“只还回来三成便可以凑齐此次救灾所有的银钱?”康熙眉头皱了起来。
胤禛点头默认。
康熙脸色有些难看,此次受灾地区不少,救灾银两最起码要两三百万两银子才够,只还回来三成便能有这么多银子,那朝廷岂不是借出去上千万两银子。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你们先出去,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康熙道。
“是!”皇子们给皇帝行礼后离开了养心殿。
“老四,你怎么这时候向父皇提起借银的事情?”胤祉道。
“今年南方六省受灾,其他的地方收成也未必可以,此事再赋税,百姓未必能够承受得住,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胤禛目光坚定道。
“可是你这样便得罪了其他的朝臣。”胤祉道。
“在朝为官必须为民请命,如若我们都不能为百姓多做些事儿,那还有谁能为百姓出头呢?”胤禛说得大义凛然。
胤祉拍了拍胤禛的肩膀,感叹了一声,然后离开。
胤禩看向胤禛的目光有些复杂,老四这儿是真的打算不再夺嫡了吗?今日之事传出去,哪些借银子的朝臣必定会对胤禛不满,胤禛怕是再得不到这些朝臣的支持,没有朝臣的支持,老四想要那个位子,怕是完全不可能了。
魏珠把外头的情况报告给了康熙,康熙冷着脸道:“一个个的都怕得罪人。”
魏珠不敢接话,等着康熙下一步的指示。
“去把户部尚书叫了来。”康熙道。
“是!”魏珠连忙去把两位户部尚书给传唤了进来。
“朕开恩让大臣从户部借银后,一共借了多少银子出去?”康熙问道。
“借了不少,经年累月下来,借出去了两千一百三十万余两银子。”户部尚书回答道。
“这么多?”康熙眉头皱了起来。
户部尚书叹了口气道:“政策初期,借的人少,数量也小,过上一段时间,便还了银子,只是后来渐渐的,借银的人家就多了,也没有人还银钱,这些年累积下来,仅仅曹家就借银一百二十万两。”户部尚书道。
曹家的情况康熙是了解的,曹家接了几次驾,花销巨大,向户部借银也实属正常,但是也有让曹家管理江南织造,这可是油水大的机构,就是为了补曹家的亏空,这么多年过去了,曹家没想到还没将户部的账给补齐。
“你们二人这两日将这些年各大臣官员借银的账本整理出来给朕送来。”康熙道。
“是!”两位户部尚书连忙应下。
第103章
隔天, 两个户部尚书借银的账本整理出来放在了康熙的案板上。
康熙拿着账本翻阅着,确实经年累月,户部借出去了不少的银子,数量十分庞大, 如若把这些银子收回来, 确实能够解燃眉之急, 只是让谁去追讨欠银呢?
康熙让魏珠把几个年长的皇子召入宫中。
“朕让你们来是为了赈灾银两的事情,如今官员欠户部银两数额颇多,如若他们能将银钱还回来, 此次赈灾的银子便能全部筹措到位,只是催缴欠银需要皇子负责才好, 你们觉得你们中谁能胜任此事?”康熙问道。
众人都明白皇帝这是打算采纳老四昨日的提议, 只是催缴欠银可是一个得罪人的活, 没有一个皇子想做。
胤祉站了出来, 提议道:“汗阿玛,催缴欠银是老四昨日提出来的,想必他心中也有了催缴欠银的方案,不如让老四负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