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大嫂也感叹,“谁说不是呢?”
老大娘只买了两只白蜡烛和一把香。
不过柴大嫂还是很高兴,说明老客是在乎她的生意的。
她这边生意走入正轨,就来看李玉竹兄妹的铺子。
兄妹俩还在商议着,新铺子做什么生意好。
柴大公子在给他们出主意。
有好几个被李玉竹否定掉了。
这铺子在县城,她们姐妹们来此开店,除非有哥哥们跟着,否则父母是不会同意的。这里离家远,哥哥来了这里,就得常久的住着,家里那里怎么办?
有老有小的。
正商议着,李立行带着两个孩子坐着马车找来了这里。
“不关我事啊,是他们要来的,说要来看看新家。”李立行指着两个甩着小短腿跑来的哥俩说道。
李景和柴天朗,下了马车手拉手兴冲冲跑来了。
“爹,娘,我和景儿是邻居了是不是?”柴天朗跑得脸色红扑扑的。
柴大公子走过去,将他俩一左一右抱起来,笑着道,“你们喜不喜欢做邻居?”
“当然喜欢了!”哥俩一起回答。
两人都不喜欢柴大公子抱,小腿甩啊甩的一起往下溜,要去铺子里看。
柴大公子只好放他们下来,一左一右牵着他们,“走,带你们看看新家去。”
两家铺子的格局是一样的。
柴大公子的铺子里堆满了货,李玉竹的铺子是空的。
柴大公子便带他们逛李玉竹的铺子。
哥俩高兴地跑上跑下,跑前跑后,在空屋子里追着玩。
李景兴奋着喊道,“啊——,这里说话的声音跟别处不一样呢!”
他发现说话有回音。
柴天朗也跟着他“啊啊啊——”大喊大叫。
柴大公子笑道,“因为屋子是空的,所以显得声音大,这叫回音。”
哥俩听不懂啥叫回音,反正喊话的声音与别处不同,便自由自在地喊着玩。
楼下,李立行发现李玉竹和李兴安没有怪他带来两个孩子,便说起了别的事情。
“小成子真厉害呢,帮我们将剩下的八十本册子全卖完了,他将钱也给了。”李立行笑着道。
说到画册,李玉竹想到一个主意。
“我有个主意,三哥。”她笑着对李兴安说道,“咱们将这铺子开成书社吧,铺子是我们自己的,不必出房租,只要有书卖出去,我们就有钱赚。我们印好书册送来这里,请小成子来看铺子,你看如何?”
这家铺子的占地面积不小,目测有八十平米的样子。
后院也有同样大的院子,另外还有座住人的两层小木楼。
铺子也是二层,上面下面是同等大小的面积。
将来铺子的人气旺了,还可以兼做其他买******如将她的药丸摆在这儿售卖,她在二楼开医馆,当然这是后话了。
李兴安笑着道,“这主意倒是不错,也不用我们兄妹天天守着。”
柴大嫂笑道,“说得也是,反正不用出房租,赚多少都是自己的,甭管什么生意,先做起来再说吧。”
第382章 青楼要来的方子(2)
印书册的工具全在村里,印什么书,李玉竹一时还没有计划好。
且先回去和柴娥英商议好了再说。
不过眼下还是先将铺子整理好。
比如摇晃的窗户,破损的楼梯板,松了铆钉的门,院中翘起来不平整的地砖等。
该修的修,该换的换。
李玉竹和李兴安,请了一个工匠,将铺子里一些破损的地方修缮了下。
除了修整破损的地方,李玉竹还和李兴安商议着,将铺子重新粉刷了下,里里外外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如今她和李兴安的手里头,都有些钱。
给工匠的钱,完全够用。
在李玉竹呆在赵家的那几天,李兴安跟着县令出入办差,收了几两银子的外快。
李玉竹在赵家给赵老太太看病,赵大太太抠门,只给了十两预付的诊金,原先说好的剩下的一百两银子在看好病后就给,但赵大太太推三推四一直不愿给,后来干脆说不给了,好在赵老太太大方,送了一座铺子不说,还给了她五两银子的小费。
李玉竹也就不收那一百两的诊金了。
而且只要她去赵家,赵老太太总会给她东西。
有时是一套新茶壶,有时是一副上好的棋子。
李玉竹将得到的小礼物,全拿来放在铺子里了。
李兴安又买了桌椅柜子和床回来。
以后来县城,他们就不必总是借住县令家了。
后院二层小楼的二楼,有三间屋。
李兴安暂时安了两间屋的床。
一间屋各两张床。
家里人多,床得多备着。
床上的用品,是李玉竹买的。
因为关于布料的好坏,李兴安只是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