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兴地直拍手。
柴大嫂望向柴娥英和李玉竹笑道,“咱们邻居掌柜的六岁儿子,有两个表弟一个表妹,天朗羡慕得不行,天天吵着要我给他找表妹表弟,当时娥英还没有出嫁,我上哪儿给他找表弟和表妹去?如今啊,正好如了他的愿望。”
柴娥英抿而笑,她出嫁一场,还如了小侄儿的愿?
李玉竹和柴娥英,看护几个孩子玩,柴大嫂和柴大公子去后堂沐浴更衣。
收拾好,他们关了铺子,大家一起坐车去柴娥英姑祖母家赴宴。
这时候,天刚刚到黄昏时分。
一座规模不小的宅子院门大开,里面张灯结彩,喜乐阵阵,门口停着不少车马和轿子,不时有宾客前来。
门口有一个华服中年男子,带着一个管事仆人和一个管事娘子正忙着迎客。
李玉竹他们走上前。
那人先认出了柴大嫂和柴大公子,笑着道,“芸娘和侄女婿来了?快请进请进。”
柴大嫂和柴大公子一起喊着那人,“赵三表叔。”
“好好好。”中年男子笑着点头,目光又落在柴娥英的脸上,笑着道,“这不是侄女婿家的妹妹吗?想不到你也来捧场,感谢感谢。”
柴娥英上前行了礼,“赵三表叔好。”
李玉竹也跟着行礼问好。
“好好好,你们大老远前来拜寿,老人家一定高兴,快请进。”赵三表叔喊来一个管事娘子招待他们。
贵伯和柴大公子的车夫,被安排到别屋吃酒休息。
李玉竹他们跟着赵家管事娘子往宅子里走。
往正堂走时,柴娥英小声跟李玉竹做着介绍,说着赵家的情况。
赵家的祖上做过官,赵老太爷告老还乡后,在县城置地买宅子,过起了隐居生活。
老爷子过世后,老太太带着一众儿孙做起了钱庄生意,家里十分的殷实。
李玉竹恍然,原来如此,难怪这家的宅子规模如此的宏大,比县令夫人的闺友桑太太家的宅子还要大。
他们进了赵家前院正堂。
七十岁的赵老太太,十分的精神,一身华服,满头珠翠,坐在上首享受着晚辈们的叩拜。
她长着一张福气的圆盘脸,看着大家笑呵呵的。
柴大嫂和柴大公子带着柴娥英和李玉竹,还有几个孩子一起跪拜下来。
柴娥英和李玉竹跟着柴大嫂喊“姑祖母”,李景和果果跟着柴天朗喊“姑太祖母。”
老人都是如此,就喜欢看到大群的儿孙们跪拜。
柴大嫂这一拨拜寿的人最多,小孩子也多,赵老太太十分欢喜,从身侧的锦盒里抓了利士红包发给李玉竹他们。
李玉竹悄悄捏着利士红包,猜着里头是什么。
薄薄的红纸包里,包着块稍硬的东西。
拜完寿,他们退到一旁观看别人拜寿,李玉竹悄悄打开来看,发现里面居然是十片金叶子!
她大吃一惊,这赵家,真是有钱啦!
拜寿回礼送金子,来的客人还多,这一场寿礼办下来,赵家得送多少金子出去?
按着这时期货币的等值来算,这一片金叶子是用一两黄金打造的,等同于一万钱了!
李玉竹吃惊之下,又去问柴娥英,“大嫂,你的利士红包里包的是什么?”
柴娥英眨着眼,“我没看。”不过小姑子好奇的话,她还是打开来,“咦,是张银票,五十两的!”
她惊讶了,送回礼送五十两银票?
李玉竹小声对她说道,“大嫂,我的利士红包更叫人吃惊。”
“你的是什么?”柴娥英回不过神来。
“十片金叶子。”李玉竹小声说道。
赵家的回礼倒也特别,居然回的不一样?
“金……金子?”柴娥英吓得差点没晕倒,还是十片?
“好奇怪,为什么不一样?”李玉竹又看一眼手里的红包,生怕看错了。
确认是金叶子时,她呼了口气。
“有点不对劲。”柴娥英想了想小声问她的大嫂,“大嫂,你的回礼利士红包是什么?”
“你这丫头,永远好奇别人的红包。”柴大嫂抿唇而笑,便去拆红包。
李玉竹和柴娥英双双挤过去看。
柴大嫂的红包里面,也是一张银票,不过,她的里面只有十两。
饶是如此,还是叫柴大嫂惊讶,“十两!姑祖母怎么送十两的回礼?”她看向柴娥英,“娥英,你也是十两吗?”
柴娥英笑眯眯的,“不,是五十两。”
柴大嫂,“……”她被气笑了,“娥英,看来姑祖母疼你,不疼我们正儿八经的晚辈!”
柴娥英心说,不,赵家姑祖母最疼李玉竹,李玉竹是十片金叶子。
那是十两金子!
柴大公子听到她们说红包的事,也悄悄拆开自己的红包,他笑着道,“我是最可怜的吧,只有五个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