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医女:带着王府全家去种田+番外(295)

作者:秋烟冉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

到傍晚时,去集市的二公子和二郡主回来了。

他们听说县令夫人来过了,将李立行接走了,如约给了奖励钱,都给高兴。

又听说李玉竹也跟着去了,两人惊讶道,“三妹怎么跟着去了?”

“县令夫人得了很重的病,这病得赶紧治,你们三妹便跟着去了,放心吧,有老三跟着呢,不会有事的。”庐陵王说道。

二公子很后悔没在家,不然的话,跟着去县城的人,就是他了。

“便宜老三了。”他哼哼着道。

.

县令夫人的马车,在天黑时分回到了县城。

也不知夜晚几时了,城门也关了。

不过,这可是县令的夫人来了,守城门的兵差看到随行的衙役,马上开了城门。

马车轻轻松松进了县城。

夜晚的县城街道上,只有少量的铺子还开着门营业,大多数的铺子,全都关着,街上黑漆漆一片。

李玉竹打量着那些开着的铺子,发现,那铺子有听书的茶馆,有酒馆,当然还有青楼。

这是李玉竹意料之中的。

古书上也是这么说的,这类铺子不开到子夜后是不会关门的。

而青楼,晚上才是主场。

不过,有一家开着的铺子倒是特别得很。

那是家药铺。

靛蓝的幌子上面,写着大大的药字。

药铺的规模极小,大约不超过十平。

铺子里有两面墙壁摆着架子,架子上面摆着一些装药的匣子。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坐在铺子的灯下研磨着药粉。

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夜晚守着铺子,可见家里日子过得艰难。

不过,这铺子倒是给了李玉竹启发。

她也可以在城里开药铺。

她曾想在乡里开药铺,但实地调查后发现,开药铺不会赚到太多钱。

因为那巴掌大的集市上,就已经有两家药铺了,各村里还有村医在卖药。

再加上乡下人省钱,有病也不爱买药看病,都是自己瞎琢磨着挖点草药对付,宁可拖延到死,把钱省下来留给子孙,也不肯花钱看自己的病。

而城里人的收入相对高些,地方大,人也多,还舍得花钱。

这里才适合开药铺。

李立行看到李玉竹一直在看外面的街市,说道,“这都天黑了,铺子大多都关门了,没什么好看的,明天我带你逛街去,我知道哪有好玩的。”

他说话时,神情得意。

小孩便这样,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都是相当活跃的。

李玉竹笑着摇摇头,“明天得给夫人治病,没有时间的。”

李立行这才发现,还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他有些愧疚地看着他娘,“娘,对不起,我忘记了你的病。”

县令夫人和蔼笑道,“没事儿,你是孩子,不必操心大人的事,你管好自己的言行就可以了。”

李立行乖巧地点头,“哦。”

县令夫人又看向李玉竹,笑容温和。

她心里暗道,那个李家究竟是什么来头,教出的孩子个个彬彬有礼?

连十岁多点的小女儿也会看病?

四十来岁的夫妇俩,虽然穿着朴素的衣裳,但言谈举止,一点都不像村里的种田人。

穷人家里出一两个读书人,言行规矩倒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全家都十分知礼节,这就难得了。

那一家子,从上到下,全都识文断字,出身一定不凡。

.

马车跑着跑着,渐渐地慢了速度。

车夫在外面说道,“夫人,到了。”

第247章 县令家的小妾(1)

县令夫人朝李玉竹温和笑道,“到地方了,李三姑娘,下车吧。”

“好的,夫人。”李玉竹点头。

不过,她并没有抢着下马车,而是挪了下身子,尽量让自己坐在角落里,方便县令夫人先下车。

这懂事的做法,又让县令夫人刮目相看。

反观她的儿子,一听说到了地方了,马上挑了帘子自顾自地跳下去了。

问也不问她。

完全忘记了她是长辈,他是小辈,小辈该让着长辈,他还招手喊着李玉竹一起下车,李玉竹客气地摇摇头,没跟去。

她心里叹了口气。

看来,儿子的规矩还学得不全啊。

两个侍女,扶着县令夫人下了马车后,李玉竹才下了马车。

她回头,看到穆元修也从骡子上翻身下来,正弹着衣袖。

李立行看一眼紧闭的大门,朝衙役们吩咐道,“快去喊开门!”

一副小公子的派头。

“是,公子。”一个衙役跑去拍门去了。

另一个衙役将两匹马牵到路旁停下后,又来解捆在马车后面的藤条行李箱。

那两个箱子都是李玉竹的。

李兴安知道,李玉竹的箱子里装着的都是宝贝,连连说道,“小心小心啦,里头可有贵重的物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