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里,郑伟与郑玲一人抱着小叔一条大腿,红着眼,舍不得他走。
他揉着侄子侄女的发顶,道:“在家要听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的话。”
郑伟含泪:“小叔,你就不能不走吗?”
郑铭安道:“不能,小叔得去下乡,希望等你们大了,就不需要再下乡了。”
他受的苦,不想侄子侄女再去受。
特别是侄女,他不可能让小姑娘去。
他对侄子侄女道:“你们要好好读书,到时候小叔可是得问你们学习成绩的。”
两个孩子泪眼汪汪道:“好,小叔放心,我们会听话的。”
郑铭安又揉了一下他们的脑袋,看向老人与兄嫂:“爸妈,大哥,大嫂,你们赶紧回去吧,呆会儿钱忠与赵庆他们会过来,我和他们在一起等就行了。”
现在天气冷,他怕父母和侄子侄女冻坏。
此时,钱忠他们也过来了,与郑家人见面以后,嘴巴很甜,也表示着会好好照顾郑铭安的。
郑家人这才放心,在他再一次劝说之下,这才不舍的离开。
郑母明明昨天还生气拧着儿子手臂,可此时满是不舍,在那里嘱咐:“记得多写信回家,要缺什么跟爸妈说,我们寄给你。”
“妈,我知道了。”
“嗯,在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我知道。”
看着家人不舍的目光,他心里也不好受。
但他不能表露出来,只能笑着道:“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要是有假期,我也会尽量回来的。”
家人这才点头:“好。”
目送着家人们离开,赵庆在那里道:“铭安,你家人对你真好。”
像他,刚回来的那几天,他爸妈还有好脸色。
这才住了几天来着,他们就嫌弃自己这里那里的。
自己过来,他们还得去走亲戚,根本都懒得送自己。
钱忠也在那里道:“就是,我姐是巴不得我赶紧走。”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本来他们觉得没什么的,可一看着郑家人,全家出动来送郑铭安,顿时就酸了。
郑铭安淡定道:“如果你们长得像我这样,可能你们家人就会来送了。”
赵庆:“……”
钱忠:“……”
好像是这个理。
然后更伤心了是怎么回事?
郑铭安看着两人,没忍住,噗嗤一笑。
两人一看,道:“好你个郑铭安,你居然调侃我们。”
然后三人笑笑闹闹的一起上了火车。
三人虽然不舍这里,但从一开始对陈家村的排斥到现在也有些想念。
想念村民,想念朋友。
钱忠忍不住道:“不知道成毅他们是不是也动身了。”
将行李放好,赵庆道:“应该动身了吧,他们在京都,坐车应该比我们还要久。”
听着他们提起宋成毅,郑铭安也在那里想着,这人说会早自己一天出发,应该会比他们早一些到湖城才是。
明明不过分开八九天,但郑铭安从回到家,就时不时的会想起他。
想着他与家人相处的如何,他曾经提过,他们三兄弟与母亲的关系并不好。
好像他最小的弟弟,宁愿放弃学业,也想去当兵,目的就是为了远离母亲。
也不知道是位什么样的母亲,才能够让儿子们都不喜欢她。
想着这些,想回到陈家村的心情迫切起来了。
他们再一次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了湖城火车站,在出站口的时候,他又看到了那个熟悉高大的身影。
郑铭安惊喜不已,小跑着上前:“你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我上午到的,想着你们下午应该能到,就驾着牛车过来接你们。”看向郑铭安,见对方眉目弯弯,很是开心。
眼中也不自觉的全是笑意。
赵庆顿时欢喜:“那好,这样我们就不用走路了。”
一行人出了站,宋成毅将他的行李拿在手中,其他两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大半年他们早已经习惯了,甚至在与郑铭安在一起时,他们也会自觉的接过他手中重的东西。
几人提着东西,宋成毅小声问他:“累不累?”
“还好,你了,在家如何?”
“挺好的。”
两人聊着天,坐着牛车,回到了陈家村。
过来的并不多,还不到一半。
不过下午与晚上陆陆续续的回来了,大家带着家乡的特产,以及父母做的辣酱与腊肉过来。
开心的聊着家乡的变化,或者家里的一些趣事,大家其乐融融的吃着晚饭。
等吃完,用热水泡着脚。
郑铭安趁着无人注意的时候,偷偷将一包肉干塞给了宋成毅:“这是我妈特意给你做的,她做的肉干特别好吃,这个可以放很久,你自己慢慢吃,别被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