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一听这话,心头又是舒坦,又是难受。
大家族里出来的姑娘,教养就是不一样,瞧瞧,多懂礼数啊。
哪像那些穷乡僻壤来的,待人不冷不热,口气不阴不阳,眼睛都长在了头顶。
只是可惜啊!
这么好的姑娘,这么高的门第,偏偏老爷和老三都看不上。
……
吴氏哪里能知道,她心里的好姑娘此刻正坐在水榭里,与父亲杜建学品茶。
杜建学刚刚下朝,将朝中的动向半点没隐瞒的,说给女儿听。
“徐家,这一下算是倒了。”
杜依云笑道:“父亲不必感叹,只要有徐晟在,徐来这官位哪怕坐得再高,也能被人拉下来。”
人太蠢了点;
欠下的人命官司多了点。
“父亲觉得谢府二爷如何?”
“谢老二?”
杜建学摇摇头:“没什么印象。”
“女儿从前在谢家,倒是听过他不少的传闻。”
杜依云替杜建学续了一点茶,“听说二爷从前读书,是顶顶聪明的,可惜入不了谢老爷的眼,生生被大爷压一头。”
杜建学皱眉:“你的意思是……”
“父亲,这谢家也不是铁筒一块,虽说只有两房人,但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盘。”
杜依云:“想要让谢家不得安生,我觉得有两个人可以用一用。”
“谢老二算一个,还有一个呢?”
“吴氏,谢道之的正室。”
杜依云一边冷笑,一边摇头,“父亲一定不知道,吴氏这人的命有多好,就有多蠢。”
吴氏的事,杜建学早有耳闻。
谢道之在家中宴请,从来不把吴氏请出来,只让柳姨娘在一旁作陪。
至于那个柳姨娘……
杜建学不禁失笑道:“你想做什么,只管去做,横竖父亲是站在你背后的。”
“多谢父亲。”
杜依云声音很轻,“女儿已经在下饵了。”
第240章 包袱
谢知非被朱青背到静思居的时候,里头的人正忙成一团。
汤圆在院里晾衣裳;
李不言正把晏三合从厢房里抱出来。
晏三合一抬头,愣住了。
这人,怎么又来了?
这人说谎不用打腹稿:“得了二两冬虫夏草,给你送来,但最主要还是来听听水月庵的事。”
我看你是闲的!
晏三合见他脸色很白,心软几分,下巴朝树下一抬,“朱青,把你家那好管闲事的爷,放那里。”
谢知非眉一挑,“不得了了,这是贵客的待遇,爷何德何能?”
“三爷想多了,这是伤残座。”李不言笑。
“嗯,三爷占一个伤,坐得理直气壮。”
谢知非拍拍朱青:“放我下来。”
“我去给姑娘再搬张竹榻来。”
汤圆搬出竹榻,把两位伤残人士安顿好,又赶紧去沏茶,端出几盘瓜果点心。
又见二人都是一额头的汗,于是拿过一把扇子,站在二人身后,左边扇两下,右边扇两下。
这时,李不言把一只胭脂盒递到晏三合手里。
晏三合看一眼朱青:“朱青,把门掩上。”
“是!”
谢知非偏过头,好奇问,“哪来的?”
晏三合没作声,只是将胭脂盒放在手里,颠过来、倒过去的看。
李不言拿回来的包袱里,一共就装三样东西。
一套衣裳,一双绣花鞋,还有就是她手里的这只胭脂盒,里面的胭脂遇水而化,现在就剩下一个空壳子。
她和李不言从来不用这种东西,能知道的……
晏三合把东西递过去,“三爷看看这胭脂盒,是最近几年的款式,还是从前的?”
“三合,我是正经人。”
谢知非身上疼得越厉害,笑得越邪气,“正经人谁研究这东西?”
晏三合:“正经人也不勾栏听曲。”
“晏三合,这事儿你得听我好好解释。”
谢知非一脸委屈,“虽然我勾栏是勾栏了,听曲也是听曲了,但是……”
“别但是。”
晏三合脸一肃:“这东西很重要,你快帮我看看!”
“哪来的?”
谢知非收起了不正经,又问了一遍。
“静尘死前用过的,和那套衣裳一道,被扔进了河里,不言下河捞的就是它。”
身后的扇子突然停住了。
两人同时回头——
只见汤圆脸色惨白,眼珠子定定的,三魂好像去了两魂。
谢知非咳嗽一声:她还什么都不知道吗?
晏三合眨了下眼睛:嗯。
谢知非又咳嗽一声:这丫鬟已经是你的人,多少也该让她知道一点。
晏三合:自己悟!
谢知非把盒子拿过来,低下头去看,“……这样式不太像是现在的款式。”
晏三合:“现在是什么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