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1054)

谢知非桃花眼轻轻一扬:“四爷这些年在冯大人的手下伏低做小,委实不容易。”

这话,简直说到了蔡四的心尖儿上。

锦衣卫这个地方,说白了就是一个小朝廷。

上位者压着、踩着下位者,防止他谋权篡位;

下位者拼了命,想踩着上位者的尸体,往上爬;

没有谁对谁错,只比谁他娘的心更毒,手更辣。

冯长秀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蔡四,另一个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杨一杰。

杨一杰是汉王的人。

汉王倒台,也就意味着杨一杰的官路到了头,清算是早晚的事。

冯长秀怕自己出头,这才变着法的把气出在他身上。

如今有了三爷这个消息……

蔡四按住心里的狂喜,手撑着膝头,“这事儿,要我怎么回报三爷?”

“这话说的。”

谢知非脸上却笑得一团和气,“我能看着四爷风风光光走在最前面,心里就很欢喜。”

蔡四看着面前的年轻人,一时间默然。

这位世人眼里纨绔子弟,明明可以仗着太子殿下为所欲为,偏偏十二分的谦逊,厉害全在里头。

“什么四爷四爷的,生分了。”

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知非啊,以后该唤一声四哥。”

“四哥!”谢知非脸上露出一记无邪的笑。

把消息传给蔡四,这是他考虑了几天后的结果。

冯长秀是先帝的人,新帝虽然用他,但不会用多久,不过是顾及着先帝尸骨未寒罢了。

既然锦衣卫总指挥使的位置早晚会换人,为什么不能换成蔡四?

蔡四和他相交多年,关系已经处得很好,但用钱开出来的道,还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如今,自己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恩慧,日后两人的关系和从前,就完全不同了。

不图回报吗?

想得美!

为着晏三合,他想图得更多。

……

翌日,午时。

一封锦衣卫北镇抚司蔡四的密信,悄无声息地送到新帝贴身的内侍手上。

内侍趁着替新帝清扫书案的时候,把密信放在了奏章的最上面,用镇纸轻轻一压。

两日后,一具巨大的金丝楠木梓宫从皇宫抬出。

皇室宗亲,文武百官,僧人道士浩浩荡荡地跟随其后,一直将先帝的梓宫送到了城门外三十里。

接着,梓宫被抬上马车,直奔皇陵而去。

去皇陵的这一路,异常的顺利,不仅没有“咔咔”的异响,就连个颠簸都不曾有,这让所有送殡的人,都暗暗松出一口气。

随着梓宫被抬进皇陵,永和帝赵霁的一生,真正的尘埃落定。

……

先帝出殡后的第二日,便是清明。

清明就要祭祖。

其实京城高门祭祖,一般会提前几天进行。

谢家的祖茔远在安徽府,前几年谢道之带着三个儿子回去过一趟,掏钱把祖茔修缮了一下。

京城离安徽府一来一去得大半个月,所以每天清明前,谢家就在祠堂里祭祖。

今年因为山陵崩,谢道之太忙,小儿子也整日不见踪影,这才在清明当日开了祠堂祭祖。

吉时一到,老子带着三个儿子点香烧纸,磕头祭拜。

谢三爷拜着谢家祖宗,心里想的却是郑家的人。

又一年了,也该去山上看看他们。

今年他和步六约好的,午后在山下汇合,再一同上山祭拜。

要不要带着晏三合呢?

最好是带着。

让祖父看看当年他拼死护着的孩子,如今已经长到这么大了。

找个什么理由把她带着呢?

还是说像上回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人带去了再说?

步六那头,又该找个什么借口搪塞一下?

如果拜过了郑家,要不要顺势去沈杜若的坟上看看?

好像不在行,没有借口啊!

“老三,老三……”

“啊?”

谢知非一激灵,才发现自己还保持着磕头的姿势,赶紧从蒲团上爬起来。

谢道之看着小儿子消瘦的脸,刚要好言好语关心几句,不想小儿子的话,抢在他前面。

“爹,我衙门里还有急事,先走了。”

谢道之看着他匆匆背影,扭头看向大儿子。

大儿子一脸歉意,“父亲,我也有事要先走,我岳母头一个清明……”

“去吧!”

谢道之一腔父爱没地方出,目光落在二儿子身上,“今儿个你哪里都不准去,给我在家好好呆着。”

谢不惑微微一笑。

“儿子本来就打算陪着父亲和老祖宗。”

第762章 巨响

谢知非翻身上马,直奔别院而去。

路过四条巷的时候,他手一勒缰绳,马速慢下来。

抬头。

依旧是那棵枯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