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落单啊???
想看五位皇帝为了完成任务还会有多少骚操作吗?待会留意小黄车哦!
现在我们简略介绍一下名将篇的错位时空,看看都有哪几位名将。
首先有请第一位——辛弃疾。
清清知道一定会有人问辛弃疾不是著名的词人吗?怎么跑到名将篇来了,因为他是被硬生生从武将逼成词人的啊。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就知道他有多可惜。和霍去病一样的名字,也拥有和霍去病相似的能力,但却报国无门。】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不同于刘彻的满脸高兴,大臣们尤其是武将们全是一副“我就知道会是如此”的样子。
所以提起名将,就绕不开霍去病了是吧?
连和霍去病一样名字的武将都格外有名,啧。
他们没酸,好吧他们酸了。
“去病,这个辛弃疾果然和你名字差不多,莫非是你的……”刘彻想了一下,脑中蹦出一个词,“迷弟。”
霍去病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刘彻继续道:“你看他仰慕你耶!恨不能相逢在汉武盛世。说得好!!”
他的汉武盛世,也是被后世武将艳羡的存在。
霍去病:“……”
“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和去病你一样厉害。”
第158章 一百五十八 辛弃疾
刘彻目光期待:“这个辛弃疾是要到大汉再就业的吧?”既然都是恨不能相逢在汉武盛世, 那肯定是要来大汉的吧!!
朝臣忍不住心里吐槽:又不是真的,陛下你这么期待做什么?
霍去病:“十论九议是什么?听着也不像是兵书啊。”为什么要呕心沥血著成十轮九议?不应该写兵书传世吗?
宋孝宗时期
辛弃疾听到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他怔怔地望着天幕, 耳边是一句句歌词, 好似唱尽了他的一生。
未来的他当真如歌曲中唱的那般报国无门只能寄情诗词吗?
刚归顺南宋不久的辛弃疾此时仍对朝廷抱有希望, 渴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报仇雪恨。
《美芹十论》和《九议》也都还未著成。
辛弃疾听完整首歌, 脸色变得十分惨白, 他是留了多少遗憾后世才会为他写下这首曲子,从头到尾都在述说对霍去病的羡慕,胸有宏图却报国无门,连上阵杀敌都是梦难及。
……
临安皇宫
即位之初的赵昚锐意进取,登基后第二个月就为岳飞案平反,并对秦桧构陷的其他冤案作出了进一步处理。
赵昚无疑是想北伐,恢复旧土的。从绍兴三十年, 他刚被立为皇子,受封建王,成为准太子的时候就想了。
后来天幕出现, 一而再再而三的言语抨击大宋, 赵昚更是羞愧难当以及愤怒。
天幕第一次提起大宋国耻——靖康耻的时候, 赵昚就想北伐了,可主和派不愿意,赵构也不愿意,反而批评他冲动、意气用事。
从那之后, 赵昚便不再提及北伐之事, 而是暗中谋划,
他是太.祖一脉,太祖的七世孙。
其实如果没有天幕, 到了这个时候,太宗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已经不重要了,无论太宗有没有谋害太.祖,大宋的江山都落到了太宗手里,并世代相传。
传至赵构,已经是大宋第十个皇帝了,大宋的江山早已不再属于太.祖一脉。
也就是赵构无子,他才有机会问鼎大位。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天幕出现,天下人都知道太宗的皇位来得不正,而且太宗一脉不行,被后世盖棺定论的无能皇帝,凭什么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呢?
太.祖一脉才是名正言顺,凭借着太.祖七世孙的身份,以及赵昚表现出来的主战意愿,朝中的主战派纷纷倒向赵昚。
绍兴三十一年,赵构被迫禅位赵昚。
赵昚比原先的历史上早一年登基,成为南宋的第二个皇帝。
上位后,赵昚为岳飞平反,启用主战派代表张俊,积蓄力量企图北伐夺为失地。
辛弃疾南归的时候,赵昚还挺欣赏的,但朝中不少大臣都不喜辛弃疾“归正人”的身份,故而赵昚并没有留下辛弃疾,而是任命他为江阴签判。
没想到后世竟如此推崇辛弃疾,竟将其与大汉名将霍去病相提并论。
倒显得他大材小用了。
赵昚:“来人,传朕旨意,将辛弃疾调回京。”
岳飞已经无法挽回,希望这个辛弃疾能成为第二个岳飞。
***
唐太宗时期
大唐的武将们不约而同地看向李世民,三千对两万,落单的居然是两万。
不愧是他们的陛下。
比起当年虎牢关三千五对窦建德的十万兵马,两万似乎确实能称得上落单。
比起武将们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文官们脸色就复杂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