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壮大自身很重要。】
唐太宗时期
正君臣和睦的李世民听到官逼民反愣住了,而且起事的还是个女子,这得对朝廷多不满?永徽四年,不就是他死后第五年吗?
他死后第五年就有起义军了?还只用两千人马就攻陷睦州首府及所属诸县,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隋唐五代史》中怎么没记载这件事?”李世民问的时候还心存侥幸,不过他心里也清楚《隋唐五代史》是后世编撰的一本简略史,内容删减得只能让人大概梳理隋唐五代的脉络,了解这期间发生的大事。
除此之外,并不能作为多大的参考。
所以能不能把唐书卖给他?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他都可以啊!当然要是两本都有就更好了。
攒了好几期终于攒到300余额的李世民目光期待地看了眼小黄车。
自从得知李世民分封功臣,又因不舍功臣最终同意取消分封后,长孙无忌等大臣是感动无以复加,闻言立即道:“陛下放心,今后吏部会严格考察地方州县的官吏,绝不会让官逼民反这样的事发生。”
洪武年间
朱元璋:“……”
虽然还是不大得劲,但比起勾引李治回宫什么的,这种情况好多了。朱元璋悄悄松了口气,终于有心情和大臣以及儿子们分析剧情。
“文佳皇帝?史书上有记载这个?朕怎么没看到过?”不会又是编的吧?
大臣不敢吭声,藩王们爱研究史书的也不多。气氛一时间有些沉默,朱权小声道:“父皇,《新唐书》《资治通鉴》里都有记载。不过提到的是陈硕真妖言惑众……”
朱元璋皱眉:“那她真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失败了?”
“是啊,史书记载有陨星坠营,是为不详——”朱权话还没说完,就见朱元璋眉头皱得厉害,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说,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直接没了。
索性朱元璋不知道再想什么,也没发现,朱权便直接坐下不管了。
父皇真怪!
他哪里知道朱元璋心里正在天人交战呢,他担心书里的自己起兵失败后又要重走武则天的路子。
大秦
秦始皇挑眉:“又一个女皇帝?而且还是李世民儿子那一朝的。”李世民的儿子似乎特别能招女帝。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惊讶道:“两千人马就能攻陷睦州首府及所属诸县?大唐的府兵如此不堪吗?可是朕记得大唐的疆域在李世民的儿子手中达到了鼎盛。”
“就是地图集上那张总章一年的疆域图。”刘彻说着,翻开了桌案上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熟练地翻到唐朝的地图,果然是总章一年,疆域比他的大汉大多了。
要是大唐的兵马如此不堪,能打下这么大的疆域?
刘彻合上地图集,语气酸溜溜地道:“大唐走了什么运?随便一个起兵造反的人都是将才。”
大臣们:“……”
尤其是武将们纷纷捏紧拳头,什么意思啊,是在内涵他们不行吗?成天想要别人家的武将。
他们……他们又不是不能打。
【于是朱元璋决定逃离感业寺,从军。
可惜朱元璋忽略了太平时期和乱世的不同,太平时期从军是需要户籍的,不像乱世从军根本不问这些,起义军全是吃不起饭的流民,甚至还有寇匪之流。
路又被堵死了,朱元璋都要崩溃,只好乔装打扮以游僧的身份度日,幸好大唐的佛教比较繁荣,还能吃得上饭。
一直等到永徽四年,朱元璋等到了陈硕真起义,他毫不犹豫加入了起义军队伍。并且靠出色的军事能力当上了大将。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朱元璋却并没有感到多高兴。
因为他发现没读过几天书,连兵书都没看过的陈硕真也挺能打,一个女人都能这样,那大唐那些武将会不会更难打?不然陈硕真怎么那么快就败了。
那他造反的胜算在哪里?
朱元璋有些挫败。
十一月底,陈硕真和史书上记载的一样,失败了。
大唐的军队,大唐的兵马,远不是他们这帮乌合之众能抗衡的。陈硕真选择了自杀,朱元璋选择了投降。
投降后朱元璋始终忘不了绝望自尽的陈硕真,但此时的朱元璋并不知道那股复杂的情绪是什么。
他投降唐军后,绞尽脑汁想建功立业,掌握兵权,只有执掌兵权才能颠覆李唐基业。
然而身处不灭个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的唐初,朱元璋注定要失望了。
唐初,武德充沛,根本不缺武将。前有李靖、李勣、秦琼、尉迟恭、程知节、柴绍、侯君集、薛万彻、李道宗;后有薛仁贵、苏定方、裴行俭、李谨行、王方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