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不是御史监军吗?宋朝的御史这么不堪吗?”上回那本书说得对,官员德行很重要,像宋朝王侁这种德行的官员,简直误国误民。
此时的李世民还不知道隋末开创的御史监军,到他曾孙时就变成了太监监军,造成的危害可不比王侁小。
汉武帝时期
深受匈奴困扰的刘彻自动将游牧民族契丹代入匈奴,将杨业代入攻打匈奴的一员猛将,听到猛将因奸臣陷害而死,刘彻怒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知道吗?设什么监军?
还给监军这么大权利,你怎么不让监军带兵打仗呢?
这么能打的将军,不要可以给他。
想到天幕之前说杨业最好的年纪都在抗击北宋,而武将最好的年纪是二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也就是说杨业归宋的时候至少四十了,
归宋第一战打得这么漂亮,怪不得气量狭小的宋皇帝会留下他,是个名将。
可惜遇错了主。
要是生在他大汉哪会有这样的事。
【历史上的杨业是个悲剧,但在这本小说中杨业寿终正寝,退休后安享晚年。没错杨业就是女主收服的第一个名将。
是怎么收服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赵光义的卑劣了。赵蓁瑜和杨业联手打下五州之地,让朝廷速速派兵支援。
赵光义好面子,而且他毕生追求就是超越赵匡胤,结果打下燕云十六州三分之一的是赵匡胤的女儿,他却高梁河战败,仓皇逃命,这不是说他不如赵匡胤,甚至连赵匡胤的女儿都不如吗?
赵光义以赵蓁瑜私自出宫,擅闯边境为由,派禁军去边关将赵蓁瑜捉回来听候发落。绝口不提派兵增援五州之事。
在他看来五州守不住才是好事,这样时间长了就没有人记得赵蓁瑜打下五州的事。燕云十六州他会凭他自己的本事夺回来,不需要旁人多管闲事,尤其这个旁人还是赵匡胤的女儿。
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守城意味着没有任何补给,赵蓁瑜能凭着手上的火器震慑出围城的辽军,却无法阻止他们驻扎在远处等着城中断粮。
赵蓁瑜在守城期间坚持和士兵吃一样的饭菜,知道粮食不够还会配置生长液加速蔬菜的长成,她向城中百姓征粮,以公主的身份承诺等朝廷援军一到,就会十倍偿还他们。
公主的身份加上神奇的营养液,城中富户和百姓借出自己的口粮。
这一通下来,一开始为了大饼才跟随赵蓁瑜的将士以及后来被骗的杨业等人都被折服了。
在古代,有士为知己死,也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
第55章 五十五章 女人也能当皇帝
唐太宗时期
原本在好奇生长液是什么东西的李世民听到这句话眼睛亮了,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好诗!”
李世民赞不绝口,吩咐宫人, “来人, 取笔墨来。”
他要亲自将这句诗抄下来。
飞白体一气呵成,李世民写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观音婢,刚才天幕说生长液,这似乎是个好东西。能加速蔬菜的长成, 必然也能加速粮食的长成。”
“这本书, 朕一定要抢下。”
大秦
秦始皇听到“生长液”三个字,眸光骤然一亮,能加速蔬菜长成,不知道对人有没有用……
要是有用, 秦始皇想到那个画面,激动得在庭院中走了两圈, 买,一定要买下!
汉武时期
“神奇的生长液!!”刘彻眼睛都直了,先是营养液后是生长液,星际还有多少惊喜呢?
“来人, 速速派人去通知主父偃、桑弘羊、汲黯, 让他们一人买一册, 一定要给朕买下这套书。”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已经气到不想说话了,虽然知道这不是真的, 只是小说里的剧情,但代入一下,这还真是赵光义能干出来的事。
同时他忍不住怀疑自己杯酒释兵权, 将兵权收回皇帝手中的决定是不是错的?
想到这段时间天幕说的种种,赵匡胤仿佛醍醐灌顶。
不,这并没有错,自唐之后藩镇割据,政权动乱,他将藩镇势力手上的兵权、人事调动权收回,是为了稳定国中局势,防止内乱,也是为了防止再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事。
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安定下来才能发展国力,这并没有错。
错的是不能一直施行这种政策。
政策应因时而变!
正如天幕所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再怎么完美,时间长了都会被人钻到空子。而后世的帝王为了堵住这个空子会想出各种各样的限制,最终形成的政策已经违背了他一开始的意愿。
就好比他杯酒释兵权只是想收回地方上的兵权和人事任免权,防止地方做大最终重蹈五代十国的覆辙,和再次上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