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继续解释,不知不觉间,田晓阳已经将自己的酸辣粉忘记了,她专心致志地看着这个青蛙开启吃播模式。
他吃了蚊子吃螟虫,吃完金龟吃蛾子,就连颜值十分过关的蜻蜓、豆娘、蝴蝶也没有放过,全都是一口一个,嘎嘣脆。
青蛙显然是一个幸运儿,它在几次挪动后,遇到了一只雌蛙,在一番鸣唱后,对方显然对它也十分满意,二者便选了一个风水宝地,给镜头前的人们上演了一场精彩刺-激的“蛙片”,收获就是一大团的黑白芝麻糊。
芝麻糊们掉落到水里,咕噜噜地呼吸着水里的空气,它们飞速成长,从一个个句号长成逗号,接着从柔软的卵鞘里挣脱,从芝麻糊升级成为蝌蚪汤,黑黢黢的一片蝌蚪们抱团行动着,它们一起啃食着青苔水草,偶尔捉点孑孓,然后它们遇到了蚪生中的第一个大魔王。
大魔王有着六条腿和豆大的复眼,它潜伏在蝌蚪的必经之路上,一口一个吞食着蝌蚪,它捕食的方式十分恐怖,是将脸丢出去然后卷着蝌蚪回来的,这种狩猎方法让田晓阳想起了曾经看过的恐怖片里的抱脸虫。
然而,就在一个清晨大魔王沿着水池里的水草一步步向着上头爬去,它在叶尖倒挂着,然后宛如奇迹一般,它的背部裂开,一个对于田晓阳来说十分熟悉的昆虫从里面钻了出来。
那是蜻蜓!
天哪,原来这个大魔王居然是蜻蜓的幼年期?
成年的蜻蜓被青蛙吃,幼年的蜻蜓吃蝌蚪,这是什么样的冤冤相报啊!
正当田晓阳感慨期间,蜻蜓已经晒干了翅膀,它轻巧起飞,数万张画面经过它的大脑整合,变成了一张清晰无比的无人机……啊不,无人蜻拍摄图。
田晓阳也终于得以经蜻蜓的双眼看清这里的全貌。
这是一个占地面积巨大的大型环状温室,蜻蜓此刻所在的位置就在水池边上,就在距离它们几步远的位置,有一群孩子正凑在望远镜边上观察着它们。
而现在,他们的目光都落在了蜻蜓之上,显然,亲眼看到一只蜻蜓羽化的过程令他们兴奋到了极点,然而孩子们都很安静,他们互相提醒着彼此不要大声说话,因为就在他们边上一点的位置,有一窝黑水鸡正在孵蛋。
黑水鸡细长的脚爪结构能够让它们踩在浮草荷叶上如履平地,不过别看它的名字带鸡,样子也黑乎乎的,其实严格来说,人家属于鹤。
黑水鸡的巢穴在距离游客五米左右的芦苇丛中,它们将芦苇和茭草交错而成的巢穴不仔细看的话十分隐蔽,如果不是人类有望远镜这样的作弊器,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巢穴。
也因此,黑水鸡夫妻全然不知自己每一次换班,都会有一群小孩紧紧注视着它们巢穴中露出的蛋,小心翼翼地数完那有几颗后,他们会拿起白板笔在展牌上认认真真地落笔,填上那个:数一数黑水鸡夫妇一共下了几颗蛋的问题。
不过此刻它们也有些烦恼,因为有一只中华草龟似乎看上了它们巢穴的位置,想要爬上来晒晒太阳。
再往前看,有一群孩子趴在地上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哦哦,他们是在通过潜望镜看着水下的世界,看他们大呼小叫的样子,可能又目睹了一场水面下的厮杀。
孩子们趴在地上不愿意起来,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催促,因为他们正坐在一旁戴着耳机摇头晃脑打着节拍呢。
这些耳机里放着不同蛙类的鸣叫声,为了不让声音过于单调,背景音还会带上雨声和风声,对于人类来说,这可能是非常让人舒适的白噪音吧。
不过孩子们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很快就被前方的展板区吸引,展板上书写着蛙科是怎样因为所处地区不同,从一个祖先逐渐进化成如今模样的。
而在这条进化链上还放置了好几个生态展示柜,里面饲养了这种蛙的活体以及它的生长环境。
同样是蟾却颜值大为不同的蟾蜍和锄足蟾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五颜六色且小巧精致的树蛙、明明是蛙,成年后却可以旱养的角蛙,以及占据了一个足有两米长展示柜,拥有滑翔能力的飞蛙。
这些活生生的蛙类和一些视频中的捕食、生活镜头吸引了许多小孩子的关注。
而让人奇怪的是,这个展板并没有任何解说文字,全靠父母双亲为他们的孩子讲解,为什么青蛙会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蛙可以埋在泥土里,有些却一定要在水里?为什么有的有毒有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