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算是鼓掌吗?应该算吧,爸爸说过他是领导,要听领导的话,这一条也在他们大脑的程序中。
那,学习领导应该没有问题吧?
一个厨师仔细观察了下濮落的举动,然后他学着濮落的模样,将画纸夹在手指之间,然后用另一只手拍了自己的手腕四下。
啪,啪,啪,啪。
鼓掌完成,他重新将画纸用双手捏住,他捏得紧紧的,带着生怕它掉落,又生怕自己撕碎的谨慎。
就在他将这一系列动作完成后,他听到身边同样的鼓掌声,也是四下,也是熟悉的节奏。
是他的朋友峰峰,他学着他的样子完成了鼓掌。
零碎的掌声逐渐连成片,有样学样的,厨师们都用这种方法完成了给自己鼓掌这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想要多拍几下。
他们时而奇趣时而静谧的脑海中出现了这个念头。
那,就多拍几下吧。
指令被通过,他们第一次拍打了超过四下的鼓掌。
他们并不觉得这一举动有什么,他们现在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了手里小小的铅画纸上,完全没注意台下的父母已经红了眼睛。
这个普通孩子中最寻常的“模仿”行为和打破规律的举动,对于这些孤独症患者来说就像是高山一样。
孤独症患者,尤其是他们这些“非天才”类的患者的理解能力都不太行,在之前康复学习的时候,一个单纯的模仿动作需要老师重复许多遍的拆解,由家长指引、时时提醒、多次反复才能做得像样,即便这次能够做出来,也不代表他们能够将动作本身和行为对应上。
而现在,那个鼓掌的动作却是厨师们在几分钟乃至于几秒钟就模仿成功的。
从他们将那个动作是鼓掌,对应到那个姿势是有好处的、自己也能那么做,再到将小濮老师的动作一一拆解模仿和重组完成,只用了很短暂的时间,短暂到家长们在那一瞬间都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直到第一个家长哭了出来,他们才醒悟。
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的孩子正在变好,他正在恢复思考和行为能力,他们的眼睛也在看到更多的东西。
那一瞬间,他们百感交集,能走到这里的父母从来不会后悔也不会憎恨这些孩子的到来,也不会对自己这半生的蹉跎有遗憾,他们只是害怕,害怕自己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他们抚养和照顾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模样。
他们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受伤,会不会哭着喊着爸爸妈妈,却再也得不到来自他们的照顾和保护。
他们会不会疑惑爸爸妈妈去了哪里,又会不会伤心就连爸爸妈妈也不要他们了。
孩子毫无知觉的时候,他们担心,但孩子渐渐变好的时候他们也担心,他们怕孩子打开了心扉后面对的却是悲伤的事情。
但是现在,他们看到了努力了几十年才看到的曙光,这不仅仅是他们孩子的曙光,还有许许多多的孤独症家庭的。
“别哭,别哭,还要颁奖呢,别打搅人家。”几个妈妈擦干净眼泪,她们眨着明亮的眼眸互相提醒,然后用热情的掌声迎接孩子们的归来。
接下来还有许多奖项,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收到了来自学生们的感谢和回馈,就连几个小动物也收到了独一无二的礼物。
比如在水田犁过地的大水牛,就收到了曾经和它“搭档”过一起耕地的小女生做的花环,小女孩想要看大水牛戴上花环的样子……可她明显是低估了水牛的脑袋,花环做小了。
最后动物园在将花环挂在牛角上拍照后发给了她的老师,而这个花环现在被放到了牛科展区的荣誉墙上。
那面墙壁上是饲养员们根据动物的表现安排的奖惩奖,因为给小女孩带来了很愉快的体验,大水牛将在未来一周独享一份草头大餐。
这种草头其实是南苜蓿的幼苗,在南方地区是一道美味鲜嫩的春菜,对人类来说如此,对食草动物来说那更是珍馐了。
顺带一提,牛科表现得最差的都是羊。
倒数第一名的羊罪名是自己吃完草料之后就不顾别人的感想,转身连拉带尿,污染了一部分草料,行为可以说是非常恶劣了。
倒数第二羊是个今年刚出生的幼崽,罪名是它在饲养员蹲下的时候用脑袋将饲养员推倒了,这属于思想问题,小罪不罚,不能以儆效尤啊,所以饲养员们狠狠地RUA了它一通,RUA得小羊咩咩叫才放过了它。
PS:之所以出现羊比牛捣蛋的情况并不是因为牛们就更乖巧一点,而是因为牛们的战斗力更强,饲养员在和它们接触的时候会更小心,不容易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