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程式, 其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二簧旋律平稳,节奏舒缓, 唱腔浑厚凝重, 西皮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 唱腔明快流畅, 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 文场使用胡琴、京二胡、月琴、弦子、笛子、唢呐等, 而以胡琴为主奏乐器, 武场以鼓板为主, 小锣、大锣次之,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 各行当内部还有更细的划分, 如旦行就有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之分, 其划分依据除人物的自然属性外,更主要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①
“这场戏里表演的这出《三岔口》属于短打武戏, 主要靠锣来营造紧张刺激的气氛,刚刚那段戏初起的时候锣声应该十分密集,到后面的时候应该稍缓一些,在高潮处戛然而止,营造出悬念,演员表演的时候也要善用虚拟的表演方式,多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萧依随意指出了几个易被人忽视的小问题。
其实整体的表演也的确是没什么大问题,起码外行人看来肯定是十分完美且吸引人眼球的,她说的那些就算是不改也不会有什么妨碍。
但导演既然特意邀请了陆安歌前来,那就证明他是个精益求精的人。
听到萧依说的这些,他立马去咨询了一些业内的专业人士。
在写这部戏的时候,他们剧组的编剧是特意去咨询了几个京剧大师的,但一些细节问题人家自然不可能说的那么细,导演本身也不是专员人士,难免有些疏漏。
等收到了回复之后,导演看向萧依的眼神明显不一样了。
“萧小姐你这可真是谦虚了,你这是行家啊!现在像你这种年纪的,对京剧怕是很多听都没听过,更不要说了解了。”
“看着这一幕,我可以说是毫不意外。”
“友友们我问一下,还有什么是萧依不懂的呢?”
“好问题,我竟然觉得没有了。”
“您过奖了,我就是恰好了解一些,可算不上行家。”萧依连忙摇摇头说道。
她也就是在学习APP上了解了一下,本身却是并不会唱戏的。
见她态度仍然十分谦虚,导演对她的态度倒是亲近了不少,接下来拍戏的时候几乎一直在拉着她说话,讨论几个演员的演技和效果。
原本对演戏一窍不通的萧依被迫听了一整天的演戏指导,如今脑子里全是各种演戏的经验,差点让她觉得自己也能上了。
因为职业习惯,陆安歌演戏的时候一直是一心一意完全投入进去的,很少注意身旁的事,但每次导演喊完cut或者是补妆的时候,他都会下意识的往萧依的地方看一眼,生怕她有什么不习惯。
只是他每次看过去的时候,都看到她与导演两个人头凑在一起,坐在监视器前指指点点,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一副相谈正欢的模样。
他跟陈导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陈导是个什么脾气他是知道的,他虽然看上去不太严肃,但在工作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也不太会跟周围人玩笑。
起码这种跟人头对头凑在一起的场面是绝不会出现的。
他有些惊讶地挑了挑眉,也不知她是怎么跟陈导关系突然变得这么好的?
他原想过去看看,但他的戏还没拍完,也没法过去,便只能时不时的朝那边看一眼。
而萧依这边也突然发生了一个她意料不到的情况,此时她正呆呆的看着陈导,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怎么样?你要不要试一试?”
“导演你不要开玩笑了,我从来没有演过戏,演不了的。”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倒是觉得你挺有悟性的,这个角色也挺适合你的,也不难,就只需要露个脸而已,连台词都没有。”
陈导原本在跟萧依讨论着戏里的一些安排,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问她想不想客串一下?
萧依惊了,她不知道陈导怎么突然说起这个,连连推辞道:“不行,不行,我不行的。”
大概是刚刚跟萧依聊的不错,陈导觉得她的悟性很是不错,也特别适合那个角色。
本身那个角色说重要也不是很重要,就是一个没有台词的路人,相当于一个背景板的角色,但说她不重要也重要,这个角色对于未来主角的心路历程还是有些影响的。
原本他是打算淡化这个角色的,但当他跟萧依聊过之后,他忽然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