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最后一句,宁大夫一张跟明星似的俊脸上没有表情,打算说完就撤,正好这时急诊室来电话,他听了两句,安排着:“做内脏彩超查查有没有内出血,我马上回去。”
话说得挺重,整个会议室的人都听见了,以为是个大手术,其实电话那边急诊室的兄弟汇报的是:“宁大夫,有个小车祸,患者右臂尺骨骨折不到一小时,看片子没有完全断开,肇事司机要求入院观察,您看是先送病房还是我这里先固定?”
闭合性骨折不算严重,宁大夫借由这通电话朝在座各位比了个手势,急忙忙走了。
今天陪同家属一道过来的副院长笑着解释:“内位以前是B市积水潭吴主任的关门弟子,以后啊,就由他挑起咱们协和骨科的重担咯,别看他年轻,技术是这个。”
副院长在桌下竖起大拇指。
家里是卫计委的,那肯定听说过积水潭,积水潭随便一个科室拿出来都厉害,更何况是全国闻名的骨科,那么年轻就是副主任,病人家属自然很放心。
厉害的大夫总是很忙的,这个家属也很理解,对宁大夫半途偷溜没有一丁点意见,反而觉得他认真负责。
总算解脱了的宁大夫快步前往病房,他现在还挂着副级职称,但人人都知道不管骨科前头还排着多少个副主任,下一个晋升的绝对是这位。肯定和医院谈好的,不然人家放弃积水潭来这儿图什么呀。
这一路,不知多少女孩回头瞧他,玉树临风的男子,一身白袍,一副眼镜,头发硬短,侧脸锋利,虽看着淡漠却多了些神秘气息。从前协和的小护士们最爱八卦血液科内位沈大夫,单位论坛里都是关于他的事,自从宁大夫来了,忽如一夜春风吹起涟漪,女孩们转移焦点,开始好奇这位冰山美人。
隔着一座城,她们很难搜集到什么,只是听在积水潭的同学或者朋友说过,内位宁大夫是很牛很牛逼的。
原本一枝独秀变成双雄争霸,省协和好不热闹。
宁大夫的学生叫陶小敏,听着是个女孩儿的名,其实是个一米八五的大块头,医院最大号的白大褂在他身上穿出了一种紧身衣的效果,是协和嫡系,今年落在骨科,跟着据说很牛很牛的宁大夫。
他跟在宁大夫身后汇报情况:“患者女,28岁,没有脏器出血,否认传染病史、外伤史,没有药物过敏,肇事者倒是负责任,可患者怕耽误工作不想住院治疗,想打个石膏就走,撞她的是辆辉腾,保险公司的人也到了,意思是让咱们一切从简。”
老师来得太快,目前知道的就这么多,可陶小敏向来细心,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打听清楚,他这么多事不是一两回了,总觉得自己应该要说的更多才行,有点偏执症,使着劲想让老师夸他一回,而不是每次都冷冰冰的,似乎对他不满意。
这个位置是他挤破头挤来的,他不想半途被赶走,他想学点真本事。
宁言书瞥了他一眼,冷冷道:“你干脆去买保险算了。”
陶小敏一梗,羞愧地低头。
大夫必须要有专业的判断,如果无必要,宁言书认为石膏打完回家静养也是可以的,但前提不是听闲杂人等说了什么。
省协和是百年老院,即使新建了病房大楼也遵循旧传统,住院部里隔出通透的大办公室,靠墙两溜电脑机位用来归档病例和写医嘱及出院小结,病人及家属进进出出使得办公室略显嘈杂。正中间坐着一个姑娘,被一个穿西装的高大男人挡去半边身体,男人苦口婆心劝她做全身检查,小姑娘倒是不在乎,两人角色互换,搞得一旁的王护士长笑起来,劝女孩:“这么负责任的先生少有,还是做一下吧,先通知你家人过来。”
女孩轻轻说一句:“不用了,我自己可以。”
王护士长想劝她别瞒着家里,可女孩对她微微笑了一下,让她体会到了她难以说出口的苦衷,于是改而让肇事者去办住院手续。
医院里的人见过太多交通事故送来肇事者和受伤者相互扯皮一地鸡毛的情况,难得有这么和谐文明的一组,都挺好奇,实习生一溜坐在电脑前干活,一个萝卜一个坑,手上不能停,耳朵都跟小白兔一样竖起来,听女孩叫西装男闫先生,催他先去幼儿园接发烧的女儿。
来的路上闫博就向姑娘解释了自己开车抢灯的原因,他的女儿午睡后发起高烧,老师打电话让他接回家治疗,他这才心急撞到她。来医院的路上老师又打电话,车载蓝牙开着,传出女儿的哭声,娇滴滴地闹着要爸爸。
见姑娘这般大度,闫博道了声谢,见大夫还没来,准备先去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