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芙拖着疲惫的身子行至珍韵阁,卸下钗环,就势往小院的石桌上一趴。
望着夜空的星辰,姜芙不禁觉得日子过得飞快。
她来侯府已半月有余,那封寄给姜固的家书却仍未收到回音。
维扬到建安,她坐马车行了一月,但若驿使快马加鞭,不出十日便可抵达。算算脚程,前两日她便应该收到回信了。
每每思及姜固,她的情绪便要低落一阵,又想到那久久未至的回信,不禁叹息了一声。
“今日是好日,可不兴叹息哦。”
姜芙抬起头,不知何时,唐瑾竟踱进了她的小院,朝她打趣道:“你将咏兰支走了,夜间连个值守的人都没有,要是有哪个心怀不轨的登徒子闯进来,阿芙打算如何应对?”
姜芙不习惯人伺候,房外也确实未人设值守,只因没必要。
西面是唐瑾的月照堂,即使有采花贼,见过唐瑾便也会对她失了兴趣;南面则是祖母的居所,防守问题根本无需担心;东面住宅是回廊连通的地方,更是有好几名家丁日夜巡逻,根本无人敢进。
至于那个心怀不轨的登徒子…似乎就只有…
姜芙将头转向他,挑了挑眉,却并不言语。
唐瑾立马意会,却并未生气,从右侧拿出一个锦盒搁在石桌上,含笑问她:“那登徒子给你的生辰礼,你收不收?”
今日的贺礼早已被她堆到了珍韵阁的耳房内,无非就是些钗环首饰之类的,她并无太多兴趣,逃跑时一并带走就是了。
唐瑾给的这一份倒让她有些好奇。
姜芙打开锦盒的锁扣,映入眼帘的是一把象牙梳和一根眼熟的步摇。
唐瑾笑着对她说明:“这象牙梳比一般篦头齿疏,你可用它先打开头结,再用密一些的篦头梳理发髻,头皮便不会有拉扯感。”
他转而望向另一侧的步摇,促狭地笑道:“这根红玉步摇想必你已经很眼熟了。恰巧昨日美人斋那边刚打好,我便趁着今日一道送给你了。”
那步摇原是姜芙选给长姐的,她自己倒是兴趣不大,反倒是这乳白色的象牙梳,实是送到了她心坎里。
“谢谢阿兄,”她忽然觉得低落的心情好了许多。
清风徐来,明月如钩,她兄长就立在这月下,仿若画中的仙人,随时要乘月而去。
姜芙忽然感到一阵燥热,脸颊却未如往常般灼热起来。
许是受今日及笄礼的氛围所感,她褪去了青涩,让一些模模糊糊的心绪偷偷生了根。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 三加:笄者着大袖礼服,向来宾展示的环节,也是笄者在整个仪式中最后的一套衣服
注释2: 赞者:主持及笄礼的女子,一般为笄者的闺中密友
第15章 允棠阁
嘉宁十七年二月初七,天晴,宜开张。
笄礼后,姜芙的铺子便准备开业了,店名为允棠阁,是唐瑾取的,意为美好悠闲。
因着她多数时间还是在楼上替人描妆,一楼便时常缺人打理照看,便索性招了个跑堂的伙计。
伙计名为四喜,曾在苏州的茶馆做过,因得罪当地权贵被赶了出来,来到建安寻找机会。
姜芙见他做事利索,便索性收了他。
此外,四喜还有个妹妹,名唤顺娘,曾是当地有名的绣娘,尤擅苏绣。
四喜被赶出来后,顺娘便随着兄长一同来到了建安,想着找间绣坊继续做工,又不想和兄长分开,便也向姜芙在允棠阁求了份差事。
允棠阁一楼除胭脂水粉外,还卖些时兴的成衣。这些成衣胜在款式新颖,多为批量赶工出来的产物,做工自是没有绣娘量身定制的来得出彩。
最主要的是,定制款的利润是远远大于成衣的。
一番考校后,姜芙发现顺娘的绣工不在她之下,且两人绣工既有相似之处,不同的绣法间却又有参差,正好可以互相切磋,共谋进步,当即便将她也招了进来。
古月介绍的第一个客人巳时才到,而此时不过才辰时一刻,姜芙便让四喜去对街买些水果,她则亲自去了天福茶馆,预备挑些好的茶叶招待贵客。
一番挑挑拣拣后,姜芙还是选了色泽鲜亮的黄茶,吩咐掌柜:“掌柜的,来两饼君山银针。”
掌柜见买茶的是位眉清目秀的姑娘,立马乐呵道:“君山银针以尖茶最为闻名,我们这儿产的尖茶皆为上品,去岁上贡前便有心留了些,姑娘可要看看?“
姜芙摇摇头:“茸茶便成,贡尖却是不必了。”
“好嘞,姑娘还挺懂。”
姜芙结了账,刚准备接过掌柜递来的茶饼,却瞥见了一道熟悉的身影从门口经过。
“沈姑娘!”
那人正是之前找她试妆的姑娘,此时正摇着一名男子的侧袖左右摆动,似在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