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思念就像上瘾一般让人难以戒断。他将吴端的外套披在脑袋上,在阴影与墨香的笼罩下,想象着在对方身边。
*
他被一阵鸟叫声惊醒。下意识握住柴刀,努力睁大疲倦的双眼,才发现已是清晨。余阿婆床上空无一人。
既然一觉到了清晨,他心中想的只有一件事,赶紧离开这里。
推开木门,远处树林传来的露水味与泥土味沁人心脾,近处有麻雀在屋檐上叽叽喳喳。昨晚惊魂完全无法与眼前这宁静的山村晨景相联系。
何月竹揉揉僵硬的脖子,心中规划下山的路线:总之要先走出村子,回到大路边。
说走就走。他先凭感觉走了一圈。
日光下才发现这村子比他想象的更加荒凉。到处都是荒草遍地,野草成蓬,藤蔓植物爬满院落和墙壁。有些地方已经找不到入户的路了。大部分土房甚至没有上锁,要么大门敞开,要么虚掩着,要么用铁丝或棍子拴着。
是一些门头上挂着的斑驳蓝色户藉牌子,提醒他这村子确实曾有不少人居住过。
但现在,毫无疑问,除了阿婆,村子里已经没有任何人家了。
昨晚那群东西,绝不正常。
何月竹想,如果它们是鬼,很可能与余家村隐藏的秘密有关。
村子房屋布局如同散在棋盘的棋子般毫无规律,没有一条主干道,狭窄的泥路如同蛛网交错复杂。同时,村子地形高低差很小,置身其中,如同置身由土墙搭成的迷宫。
昨晚到达时,村子是一片漆黑,他又是完全被食物香味引着,现在也回忆不起究竟是从哪个方向、哪个入口进村的。
今天他走不出村子,真不知是鬼怪作祟,还是纯属路痴了。
不知不觉竟进入了一片他未曾涉足的圆形空地。虽说是“空地”,不过是没有建筑,里面同样长满了杂草,靠近中央的位置还立着一块一人高的长方石头。
这看起来像,“石碑...?”
何月竹踏足而上,脚底触感柔软,也不是这一带常见的贫瘠红土,而是肥沃的黑土。这片空地上确实比其他地方要繁茂许多,像含了更多腐殖质。
再定睛一看,发现遍地随处可见他昨天吃的菌菇。
这神奇的菌菇居然长在这个地方。乍一看真看不出与普通菌菇有什么区别,更看不出藏着让人灵魂出窍的奇异效果。
偏偏长在这里,一定有原因。先从石碑开始调查吧。他一边想着,一边穿过草丛走到中心石碑前。
石碑看起来经历了许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被磨成了一片看不出任何字迹的模样。何月竹将手指放在上面,轻轻拂过,试图寻找残留的痕迹。
还真给他摸出了两撇,两横的纹路。
像是一个“人”字下面跟了一个“二”字。
“二”字中间还有一道浅浅的竖。何月竹忽然意识到,这不是“二”,而是“干”字。
他又继续往下,第二字是“豕”,第三个字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丁”。
何月竹在脑中排列这三个词,结合余阿婆昨天的话,恍然大悟。
——“人”加“于”可能是“余”,恐怕原文是“余家村”。
原来是一座记载村庄名的石碑。
何月竹转到石碑背面,又摸出了三道由上而下的字迹。
“日...”
“人...”
“几...”
何月竹继续在脑内拼凑可能的词组,“日人几?”
从前面三个字来看,磨损最严重的笔画应该是“点”。他尝试再摸了一遍,又在“几”字旁边摸出了一个小小的“土”字。
如果分别加上笔画“点”...何月竹绞尽脑汁地想。
脑中鬼使神差般冒出了三个字:“白人坑。”
不不不......怎么想都不是。
如果“坑”字还被磨损了一个“横”,那么也给“白”字加上一“横”,就是...
百人坑!
余家村百人坑!
这座碑立在这里。那么他脚下的土地就是...
为什么这块空地格外肥沃。何月竹忽然有了答案。
而下一秒,他就想起了菌菇粥。霎时,一股恶心与反胃从身体里涌了上来。他扶着石碑,没能自控地连连干呕。
居然、居然,是从百人坑,尸体堆上长起来的菌菇....
他越想越恶心。
“冷静...冷静....”何月竹安慰着自己,“别瞎想,还没有定论...”也有可能是百大、白太、百犬等等等等......
正当此时,他身后忽然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噪音。
何月竹浑身战栗,立刻条件反射转身,后背紧贴石碑。
眼前出现的,是余阿婆。
她背着一个藤条背篓,面无表情地看着何月竹。
第29章 这里有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