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按计划顺着地道主干往上,发现沿路的脚印越来越少,当时我便隐隐觉得不对。果然,到得地道尽头处,根本就没有根据地的踪影,只有一个刚挖开不久的地道口,位置就在荒村附近,还被重新堵上了。”
杜雪衣道:“跟我这边差不多。”
“而后我原路返回,想着若你循着主干而去,我便去各个支干里探查一番,没准有意外收获。而当我看到支干时,瞬间就明白了。”李征鸿说道。
杜雪衣瞪大了双眼,自打上次离魂,她顺着支干找到主干,她其间见过走过经过无数支干,却完全没瞧出什么端倪来。
“主干与支干四周土层的年代、开凿的方法以及做工完全不同,虽都是北边特有的黄岩,但主干明显有些年头了,具体多少年我判断不出,但至少是前朝那个年代的。而那些支干,看着约莫是近十年才开凿的,做工手法皆粗糙许多,甚至很多地方还塌了。”
“所以说,他们只是借这一段前朝遗留下来的地道,并在此基础上开凿自己新的密道?”织锦言简意赅总结道。
这样,首尾处的位置皆出乎所料,而且两边的出口都是突然中断,又在近年来被人为炸开或是挖开,就全部解释得通了。
“是。支干虽数量众多,但总归也有一条主干,我找到一条来往脚印最多的,据此寻到了其真正的据点——齐云楼。”
李征鸿刻意顿了顿,眼神往国师身上瞥了瞥,意有所指道:“或许我们此前,太过想当然了。”
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顺着李征鸿的话投向国师。
“......”国师手中紧紧攥着招魂铃,神情极为精彩。
众人此前有过猜测,但都不敢确定。若非国师在狱中确认了那三件事,也不会果断定下这计策。
以玩弄人心为傲的国师难得地失手了,但细想下来好像三件事也没有错。唯有第二点“真正的据点通过地道可达,而且就在皇陵附近”,与在京城中长大的国师理解不大相同而已。
对于住在天南地北的人来说,离京城只有三日路程的皇陵,确实就在其附近。
所以事到如今,好消息是,众人知道了地道的用途、来历,以及在京城里的据点。
但坏消息是,原本以为能省下来的三日路程,如今却反过来耽误了围剿行动。
聪明反被聪明误。
作者有话要说:
嗯......就是说呢,找真相的道路,也是螺旋上升的(捂脸)
以下是一些指路:1.齐云楼的老板和一刀狗子打照面的剧情在71章《盛景》;2.黄泥在《荒村》中提到过~
距离大决战不远了~走过路过的宝子们还不点个收藏、按个爪~
第122章 围剿
三日后,京城又一次满城轰动。
据说为提前庆贺北境战事告捷,霁云楼特地推出了两道新菜品。近来京中形势日趋稳定,已久未传出有人被袭击的消息,人心稍安,霁云楼弄这一出,京中那些闷在家中许久不敢出门的显贵,终于按捺不住性子,纷纷涌向霁云楼。
京城西南人烟向来不多,齐云楼便坐落于此。因为其模仿霁云楼的菜色又价格低廉的缘故,许多吃不上霁云楼的平头百姓为了过一过瘾,便常常光顾此地,因而齐云楼在京中也是小有名气,算是京城西南角最为繁华之地。
但今日,许是众人纷纷前去霁云楼凑热闹的缘故,齐云楼的门庭清净了不少。
“那赵老板走了吧?”齐云楼对街的一处大宅子里,一个脑袋鬼鬼祟祟探出墙头,正是于得水。
“走了,算时间应该快到霁云楼了。”下面的人低声应道。
“真羡慕,钱多就是方便,随便来个任务,都能在附近找到自家地盘。”于得水边感叹着,边轻盈跃下。
此处宅院正是杜雪衣从钟易继承来的房产之一,齐云楼附近还有几处,此时每一处都藏着几十名银刀门人。
于得水抬头望了望刚升至九霄正中的烈日,笑道:“好戏开场,弟兄们,咱先填饱肚子,再闹他个天翻地覆!”
招呼完,他便带着五人翻过重重院墙,最终跃入一条人迹罕至的窄巷。
“吃饭去咯!”
他拍拍身上尘土,六人一同转出巷口,大摇大摆往齐云楼走去。
***
半个时辰后,齐云楼的后院一厢房中。
齐云楼赵老板的俩儿子赵家大郎正与二郎争得面红耳赤,但仔细一听,内容无非就是霁云楼新菜品的材料和做法究竟就是什么。
他们老爹亲自前去取经,留这兄弟俩守家,没法第一时间品鉴美味的二人,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就开始琢磨起来,谁知越琢磨火气越大,已经吵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