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王公公给江尚书搬了椅子,然后自己慢悠悠踱步回主座。
舒舒服服坐下,又喝茶润了润嗓子,皇帝才抬头看向江尚书道:
“如今这局面,算是确定,让晏清接你的班了?”
江尚书点点头,让茶水在喉咙停留一会儿,缓缓咽下去才开口:
“她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看在她阿娘的份上,晏清会那边,总会善待她两分。”
皇帝没有说话,盯着江尚书看了半晌,似是在分辨他话中真实性。
见对方始终没什么变化,皇帝才点点头,用商量的语气道:
“那你这位子,就给晏清留着吧?”
皇帝话音未落,江尚书就迅速摇头道:
“这就不必了。”
“给她阿耶的位置坐坐,能方便您召见议事就行,尚书……她一个女子,盯着的人太多不方便。”
听江尚书这中肯的分析,皇帝面上就露了笑意。
随即语调轻松地调侃道:
“是朕的不是,江爱卿正当壮年,这位置显然是给不到晏清身上。”
“既然不方便官职太高,就给她地位高一点,多赏点她别的东西吧。”
至于赏什么,皇帝暂时没说,转而说起江家其他人。
“你家岚廷小子不错,明年春闱过后,朕便点他进翰林吧。”
江尚书一愣,不意皇帝突然提起江岚廷,赶紧站起躬身道:
“圣人隆恩,岚廷自己是想进翰林,但圣人不必顾忌微臣老脸,一切以圣人大盛为重。”
皇帝“哼”笑一声,拿眼角斜看着江尚书道:
“谦虚什么?你也就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得力,朕总要照拂一些的。”
“若是你家三郎还在,你看朕操这心不?”
提到江鹤天,皇帝的声音中不自觉带了怅然惋惜,江尚书眉眼也耷拉下去。
老臣心伤,皇帝也不忍多看,忙岔开话题,说起眼下正事。
“事情过去多年,爱卿也别太伤心,六郎也是很不错的。”
“文有岚廷,武有六郎,再加上晏清,江家兴旺是迟早的事。”
江尚书自然收起情绪,又一阵谢恩,还不忘强调一番:
“五娘接了我的班,便不能单算江家的人,她属于大盛。”
皇帝听了,感慨地看江尚书一眼,没有点头也没有否认,沉默半晌突然开口道:
“江家准备一下吧,待此次事了,朕便给他们赐婚。”
第452章 再遇
“他们?”
江尚书皱了皱眉,他心中隐隐明白,这个“他们”指的是谁。
“只是五娘的亲事,我已答应过她,都由她自己做主。”
皇帝见江尚书这反应,有些意外道:
“不会吧?晏清没给你们说过这事儿吗?”
江尚书果断点头,着重强调道:
“从未提起。”
之所以知道这么点猫腻,还是跟着的人,无意间提起,以及靠他老辣眼光的观察。
“嘿嘿嘿——”
听到江尚书这话,皇帝没觉得难办,反倒一脸幸灾乐祸地笑起来。
直笑得江尚书一脸莫名,才带着捉弄之色道:
“咱们看戏就成,有些人要抱得美人归,怕是还得努把子力。”
见皇帝都这么说了,江尚书也就懒得多想,将思绪放回正事上。
“若是没有别的事,臣就先告退。”
虽说河西王起事,应当还要一段时日,但他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可不少,尤其是需要私下做的情况。
皇帝点头道:
“去吧,兵部那边,朕信不过,就靠你家六郎,还有河南王了。”
“小年已过,今年的宫宴,还得好好操持一番。”
皇帝的话,江尚书听听就过,该做的事则一丝不苟。
这一年,小年后的永平城,在除夕来临的前几日,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
各方势力的动向,仿佛自动带上了慢动作。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江巧。
她在太长公主行宫,身处战圈之外,又心忧其中,时间比起身陷其中的人,更显漫长。
“那边怎么说?都安排好了吗?我阿娘他们好不好?有没有被吓到?”
看着来人,本就坐不住的江巧,从椅子上弹起来,快速奔过去一连串地问道。
那人自然是晏清会的人,听江巧发问,一点没含糊,直截了当答道:
“江家人为了不引人注目,并未答应躲避。”
“不过郡主放心,暗中的保护都已经布置妥当,江尚书说圣人那边也有安排,让您不必担忧。”
怎么能不担忧?
只是担忧没有用,唯有结束这一切才有用。
江巧皱了皱眉头,便对那人挥手道:
“你去吧,有什么消息及时送过来。”
“祁三兄那边,有什么用得着我的,随时过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