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首富绑定导演系统(449)

作者:辉羽天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跟胡加成的约定,是否履行了他对人民的责任。

胡平安孤独终身,未婚,没有组建家庭,亲朋好友都走在了他前面。其百岁寿诞,来了一众晚辈学子。

几条新闻为他贺寿。

电影结尾,真实的人名逐个浮现,唤醒了尘封的旧时代的记忆。

这是一个致良知者们的故事。

时至今日,他们还在吗?

还有人胸怀跟他们一样的理想吗?

是否连这份精神也一并被尘封,成为了追忆的对象。

甚至于被认为是不切实际者的理想主义故事。

吴歌看完,只道:“该说不愧是舟导的告别之作吗,从头到尾都是舟导的风格啊。”

作者有话说:

第85章

饥饿、粮食、农业、买卖、技术, 又是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议题。

上个世纪的历史光景有如昨日。

回想起来记忆犹新。

不是所有区的人都对人物的境况感同身受。

但饥饿至今仍是世界的主题。

有些区的人对电影人物的经历深有共感,哪怕他们跟电影人物的经历并不一样。

有人说:“《百岁寿诞》让我想到了很多往事,特别是我的父母、长辈, 我们总是不理解他们, 可是看完这部电影, 我感觉我走进了那个时代,好像看到了我的父母。”

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全是良知者们一步步铺垫出来的。

“我们总说世界哪里不好, 可即使如此,也是很多人尽力在维护的。”

同时,还有人想起了胡平安们发现的良种序号名。

这颗良种栽培反复实验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推广全区, 后来又推广向了全球。不只是这颗良种, 还有后来出现的78号、79号,正式这些农业技术的研发在后来拯救无数人于饥饿之中。

那些区的人到现在还记得这份恩泽。所以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是什么人的故事。

这么多年过去,电影拍过那么多的题材,切入点千千万万, 却没有人聚焦在他们身上, 这还是第一部讲述他们的电影。

为什么呢,因为科研太无聊太枯燥, 没有什么戏剧性可以讲吗?

好像确实是一个理由。

但是《百岁寿诞》却硬要拍这个类型的电影。

而且非要在贺岁档这么特殊的档期,在《导演卡特》全球上映的这么特殊的平台。

舟导以及剧组人员的想法真的叫人意想不到。

事到如今你都不能说佩服了, 只能说舟导就是舟导, 大家都快习惯了他的超乎寻常。

蓝从心对黄慧说:“你看吧,我就说他不会拍商业片。”

黄慧:“我也想到了, 只不过, 真没想到他贯彻地这么彻底, 连点喜剧成分都不加,剧情一路走到底。”

她转头就见常红归在抹眼泪。

常红归:“这电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母亲父亲还活着的那时候……”

常红归的年纪比他们大,可能对电影的剧情更有感触,对他们来说可能是追忆,对常红归等人来说可能是切肤之痛。

是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伤疤。

一个时代的疼痛回忆。

白吉安心里感慨:“这个电影也让我想到了很多。”

单就电影本身的内容,稍有点想法都会想到一个黑暗的悖论。

明明人类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可能提供足够的粮食让全体人类温饱,为什么时到今日,还是有地区深陷于饥饿与苦难。

电影里面涉及了很多问题的碰撞。技术带来了话语权,但同时他们也很清楚,技术说到底就是应用的知识。技术掌握在人的手中,可以带来幸福,也可以带来灾难。

博弈之双方,一方低技术,一方高技术,高技术方对低技术就享有相对优势,如果低技术方又迫切存在需求,那么高技术方更享有权力。

其间如果只有利益为导向,那么高技术方自然会极尽压迫低技术方,有权力为何不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是贪欲的逻辑。

利益必然伴随着贪欲。

因而,这部电影揭示出来的表层矛盾,既赞颂技术的优越性,又警惕技术的风险性。

而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欲望与良知。

人性的双相性。

人类发展至今,发明各种各样复杂的观念和学问,把问题归咎这个概念这个观念,其实拨开这些表层的东西,看到最里面,问题的根源或许几句话就能概括。

那些障眼法反而是转移矛盾,用以分散人们注意力的虚无概念。

这种做法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是看不清真相,好是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对着空气打拳,不至于意识到真实的矛盾本身,因此感到无可奈何甚至是绝望。

但白吉安并不绝望,他看透了之后,反而更轻松了。

上一篇:为她温驯[娱乐圈]下一篇:春日予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