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首富绑定导演系统(396)

作者:辉羽天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但,老人并不只是“愚昧”而已。

他的表现既是五分信了李海,还有五分是他自己想行毁灭之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老人越老越偏执,他的肉体越是衰老,他越是仇恨生命,开局的嗜杀传闻是铺垫,后面他亲手掐死养了许久的金鱼那一幕,正是他极端偏执性格的体现。

他或许要死了,那他更见不得别人活着,所以李海命令他对其他财阀发动战争的时候,他惊异、犹豫的目光还有一丝得逞、兴奋。

那位老戏骨演的太好了,能睡着不动,光凭着眼神和表情演出了一个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跟活生生的财阀一样。

不知道给多少人带来了心理阴影。

吴歌没有亲眼见过这个级别的财阀人物,唯一见过的财阀还是李智仁这种傻憨憨,所以理解不了。

《赫尔格的崩塌》中,故事戏剧的搭建正是社会层面推到了极致后的极端状态。

有些作品就是这样,它们就致力于构建极端的戏剧空间,让人集中感受到其中的突出、夸张、强烈。戏剧就是对抗,取舍剪裁,把对抗性调到文艺的程度,以故事贯彻其中,就能达成戏剧的故事。

郝天元道:“看之前我没想到这么直接,真的是以赫尔格等企业的崩塌为背景的故事,真的没有丝毫的天真啊,不过后来算是希望的回归吗?”

财阀企业大多毁于战火,最后的场景好像有种百废待兴的感觉。

发人深省。

完全不关心时事的观众看得比较爽,他们不关心太多背景,只觉得后来李海忽悠财阀控制战争的情节太爽了!就要看逆袭打脸!

之前舟导的电影除了《此路茫茫》、《星舞》,基本就是叙事类的,没有多少刺激人眼的动作戏,但是《赫尔格的崩塌》设计了很多动作戏桥段,叙事节奏快,后期的紧张感直接拉满,称得上高科技般宅斗,一扫之前主角等人身上的抑郁气息。

看得人眼花缭乱,直呼痛快!

特别是李海借着老人的威势,对众财阀颐指气使的桥段,他狐假虎威,报复了杀死笛福的财阀,太爽了。

吴歌等人比较了解戏剧,会想得比较多。但绝大多数的路人只是看爽了就够了。最终结局还有彩蛋,任医生遇见了一个长得跟李海很像的患者,性格也是同样的爱照顾人,习惯性地为别人付出、牺牲。

这个结局带着几分轮回的意味,好似柳暗花明,希望伴随着新生而至。

不过,网友在意的点也比较复杂。

比如说,所以李海从头到尾是个鬼魂?那他怎么跟肉人一样,还可以做手术装芯片?一只鬼还能做手术?

好家伙,细思极恐,这个设定到底是什么啥意思?

要是赛博鬼大家还能接受,他可是活生生冒出来了,死后还把世界整得天翻地覆。

但是,回头一想,他们又发现,其实前面就做过很多铺垫了,比如李海碰见僧人时的忌惮,目睹佛象的与众不同的紧张。

可是他甚至还去了寺庙,跟几百号上千号人一起禅坐,这这这……他不是鬼吗?还能学禅?

未来题材大多讲科学,没想到舟导“逆行倒施”,拍出了这种鬼故事。

让大家猝不及防地受到了冲击。

这也未免太吓人。

除了李海这只鬼外,电影里还有其他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十步必出现的大小神庙、街头巷尾路边必出现的坐地僧……科技与宗教的碰撞太激烈,他们一时间还反应不过来。

这是设定而已?不,不一定,你看那个未来的社会形态,人的物质高度满足,剩下的就是精神,那满足精神的是什么呢?

一个是信息,源源不断的、刺激性的信息,让人如坠深渊般的下沉到信息的世界。

另一个是无信息,也即空,在电影里,主要体现为神佛信仰,这些人修行打坐,成天致力于将大脑里的信息净化干净,达到“觉醒”的目的。

前者是躁动,后者是平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救赎方案。

电影的背景信息丰富的不像电影而像游戏,光是写背景的文本量就已经足够写好几个电影剧本了吧?

另一方面,电影里面美轮美奂的飞天壁画、机械神像等也非常令人震撼,它们的设计完全不带重复,每一尊都能让人欣赏很久,然而可惜的是镜头推的太快了,他们还没来得及回味那是一种什么样设计。

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就跟艺术展览一样,但不是有距离感的那种艺术,人在那个电影的空间,几乎没有距离感,因为,当对面的信息量庞大到一定程度,人或许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初次被冲击,回头一想才逐渐回味起来。

上一篇:为她温驯[娱乐圈]下一篇:春日予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