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那之后社会题材就很少有人拍,上映的少了,部分导演如果还是想拍,可能会选择网剧、短剧的形式,尽量拍给友好的观众们,而不是冒险冲入大众视线,然后在众人的审视下被拨丝抽茧,溃不成军。
另一方面,也有人采取了讨巧的方式,也即放弃严肃性,无所不能娱乐。再或者,采取更讨巧的反讽。为了逃避那些锋芒,他们也算是费尽心思。
知道这段缘故的人,一看到“社会题材”,心情就比较微妙。
这个题材不是好不好拍的问题,是市场风险太大,吃力不讨好,不仅票房容易拉跨,口碑也容易崩。
如果不幸被钉上耻辱柱,那更是得不偿失。可能人性就有那么一份阴险,总是想看到理想主义者遭难,就像诋毁神圣的言论普遍存在。
现场众人的眼神有点复杂,一时间静默了几秒。
周礼不知道这段背景,但是能感觉到这种气氛。
主持人:“舟导抽到社会题材,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
周礼:“还没有,这个题材我不了解。”
光从字义层面上看,社会题材就是拍社会,可社会这么大,不可能什么都拍,那么估计也要有聚焦。
主持人:“舟导没看过这类型的电影?”
周礼看电影其实不怎么关心类型,类型就是大范畴,有些片可以同时是好几种类型。具体情况要具体说。
周礼想了想,回答:“可能看过一些,但我没有思考过这个题材。”
大家倒是听出来了,舟导并不了解社会题材。
常红归想到了《丫鬟》,《丫鬟》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题材,古代社会也是社会,古代社会跟现代人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减少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可是舟导的话,应该不会梅开二度,再拍一次古代社会吧。
众人心思转了转。这时的周礼已经回到了座位上。威廉饶有趣味地望着他,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挑战。
常红归注意到他们的交流,心想威廉是个外区人,应该不知道a区的题材情况吧。
话说演员方面,这一次没有了各种公司限制,还真的还原出了近乎市场现实的选角,有着太多的抓马情节。
顺便一提,胡问跟着白吉安过去了北极,他们准备拍个片,冲击全球性的大奖。而白吉安其实很早就相中了胡问。
胡问冲击最佳男配失利,心里想过很多,决定跟随白吉安加深修炼。
胡问跟周礼说了实话,他是比较慢的性格,时常因为追不上剧组节奏而倍感压力,所以希望可以缓一缓,自我沉淀。
周礼当然是答应了,他很高兴演员们有自己的想法。
金玉儿听说胡问的事,心里也有想法。次日她跟周礼说,她想深度学习演技,可能暂时顾不上《导演卡特》。周礼心中欣慰,自然让人给她介绍了好的演技教室,里面的大师课会对金玉儿很有帮助。
林群获得了最佳男主角,但心里认为自己实力不足,所以还想跟着舟导努力。
这方面芳岁好也是,虽然获奖了,她仍然对自己有要求,想挑战更多角色。
所以《导演卡特》少了些熟悉的演员面孔,而多了一些更多元的演员。
剧本没定下来就开始选演员并不适合,之前就有人反馈了这个问题。唐安了解之后,特别把一期节目拆分成了两次拍摄。这次是先拍前面部分,再拍演员投资商环节。
演员在前面部分主要是拍反应和他们的各种想法,特别是对于题材的想法。
唐安认为,像这样抽选题材,然后再拍摄,是《导演卡特》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展现电影的题材多元性,让观众们更加了解电影的题材,及其内容的深广度。
无论什么题材出来佳作,都有可能带动整个题材一起红火,比如《此路茫茫》带火了各种动作电影、《丫鬟》带火了现实向古装电影等。唐安认为这都是很好的正向优化带动。
但即使如此,当舟黎抽到社会题材时,他都不由得心中一颤,脸色复杂。
一旁的丰卫城关切地看了唐安一眼。
唐安最喜欢的导演正是十年前自杀的那位导演,尽管后来新闻说也许是自杀未遂,本人还活着,但毫无疑问,那位导演已经杀死了自己作为导演的职业生涯。唐安再也看不到那位导演的作品了。
唐安的家庭情况有点复杂。他虽然不姓周,却与那个周家有着一定关系。姑姑嫁入周家是一层关系,但这一层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母亲姓周,是当年周家家主的孙女。
孙子一辈除了周家嫡子一系,大多比较边缘,他的母亲自然也不是受重视的,何况她后来还嫁给了更加边缘的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