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丫鬟》将成为有力候补啊!
与此同时。
下午时间,众人已逐渐平复心情,沉淀下来的思考逐渐发酵。《导演卡特》的巨大流量撞上五部作品,俨然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传播效应,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想。
《丫鬟》居然战胜了题材的天然的限制,冲出了众多热点话题的重围,断层式霸榜了热搜。
蓝从心翻开手机都吓到了。
“这、这怎么可能!”
不是他小看《丫鬟》,她的质量确实是断层级别的,演员的表现也是碾压级别的,但是她这个题材和故事根本跟大众取向不沾边啊!
他懵了。
三巨头高层也懵了。
他们还以为舟黎用这种剧本是自废武功,完全放弃了传播。
但“大众”再次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展现出了哪怕最顶尖的营销组织都无法预知到的传播趋势。
他们发现,有部分自媒体非但没有对《丫鬟》避而不谈,还出了丫鬟形象分析的专题视频,他们大多都是各大平台的头部博主,《丫鬟》的上映,他们本着追热度的心情去看,本来可能打算是浅浅跟个热度,但看完之后,心头好大一股后劲,不吐不快。
现在的人自是有话就说,所以他们有些视频也不剪,直接就谈了自己的观后感。
人人几百万的粉丝量,加tag,造话题的力量是巨大的,何况《丫鬟》涉及到问题太多太多,不仅是个体,家庭、学校、工作环境、工作,问题仿佛能无限地发散,哪怕时代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压迫关系总是肉眼可见,大多数人都曾体会过,只是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丫鬟》其实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且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情感共鸣,而是真正生活境遇上的共鸣。
《丫鬟》现实吗?现实!太赤裸裸了!
人们不敢看?是!是不敢看!看完只觉悲苦,太过难受。
但是,有些人啊,宁愿痛苦,也不愿麻木。
总是需要一些东西刺激自己,让自己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自己还在思想、还在感受!
正是这些人们铸成了《丫鬟》的全网口碑!
有人有拍《丫鬟》的勇气,那他们就有看《丫鬟》的勇气!
过去一看,热搜断层第一还正是#观看《丫鬟》的勇气!
长时间在奶嘴乐影响下的网友也有自己的判断力,即使看不懂《丫鬟》这类电影,也知道应该推广这类电影。
文艺市场总得有些不一样的内容吧!
毋宁说,这也是广大网友的一种报复性点播。
虽然他们说是这么说了,实际去看《丫鬟》也会受到冲击,但那又怎样,宁可要真实的冲击,也要反对奶嘴乐不行吗!
三巨头更意料不到的是,管理局方面的媒体都在转发《丫鬟》的电影海报、多个大型公益组织、企业都在积极帮忙《丫鬟》推广,文娱频道的记者已经报道起了今天《导演卡特》五部作品上映情况。
如此大范围多层次的传播是众人始料未及的,他们究竟是为了蹭热度,还是别的,不然连企业的官号都推别人的电影太奇怪了吧。
且事情还没有结束,线下媒体也在积极响应这波传播。
这不可能是桑托斯买的,因为三巨头偷偷打听了,人桑托斯买就买大的,不搞这些有的没的,所以这竟是自发的?
一众人目瞪口呆。
只有安卓人知道,这肯定是宗协的手笔,宗协前面没任何动作,但这次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是社会范围的推广。
而且宗协不像他们极尽商业洗脑所能,铺天盖地的认知冲击性宣传,宗协手下的媒体有他们自己的判断,都是自己的人去看了电影才出来的稿件,所以每个媒体的关注点都不一样。
要知道,宗协手下的媒体可都是有骨气的,宗协又不是直属上层,按着他们宣传,他们可不一定配合。
因此,他们是自己去看了才第一时间这么快反应。
不是那受众的人,他们也不会吸收,他们只是尽可能地把《丫鬟》告诉给会关心丫鬟的人们。
根本不是那受众的人,去看只是对彼此的伤害。
让人自己选择自己要看的东西,这很重要。
而影视区影评人的作用则是揭露作品的价值几何。
在普遍浮躁虚伪的创作环境下,《丫鬟》是块过硬的石头,一下砸破了不少东西。
但它还在上映,并没有资源流出,所以无所谓剪辑,舟导连预告片都没剪呢,但这难不倒网友,这不还有海报吗?
再有,《丫鬟》的bgm已经悄然爆火了全网,如今短视频的横行,一首爆火的bgm 就够可怕,《丫鬟》还爆火了几首,这也众人想象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