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娇平时没时间到文屏巷这边来,但她免不了记挂自己的弟弟妹妹,王府里有什么新奇好吃的玩意儿,便会让圆圆稍一份过来。
一来二去,几人熟了。
圆圆又是个贪嘴的,她在王府这大半年,跟王府的张大厨混得熟,因此,私下里学了不少面点做法。
她爱吃,又爱专研,所以手上功夫极好。
朝朝不会讲话,也不爱出门,但她模样生得好,招人喜欢。
每回圆圆来,她都爱拉着朝朝,教她做些点心吃食什么的。美其名曰:小姑娘不会说话不要紧,学门手艺,再加上模样俊俏,以后一样能拴住夫君。
每当这时候,朝朝都羞得小脸通红。
傍晚时候,成适去接了林毓下学,两人一刻不停直奔家中。
晚饭极其丰盛,满满一桌子的菜,林菀和朝朝还一起做了几只寿桃,圆圆的,染着红,飒是好看。
清风徐徐,虫鸣不息。
一家人围坐在小院里,就着明亮的烛光,和残月余晖,一起为李砚庆贺。
第71章 71
回春堂开在上京城的两家分店, 在六月初的时候,就开始正式挂匾营业了。
现如今,四个月过去, 不管是客流还是口碑,都算是在这医馆淋漓的上京城站住了脚跟。
林菀自从治好了太后的病痛,这名声算是在京城彻底响亮了,好多官家夫人和氏家大族的女眷, 指定要找她看诊。
当然, 林菀也不是全给达官贵人看病, 普通百姓找她, 她也看的。
不过, 她听取了陈老大夫的建议,专攻妇科和小儿的病症。因此,她也成了整个回春堂,最忙碌的大夫。
随着怀孕的月份大了, 她早就不再上门出诊,若是找她不是到回春堂就是去文屏巷的李家。
如今, 林菀已是文屏巷里最出名的小娘子了。
甭管谁见了她, 都热情得不行。
今日, 翰林院的同僚家中有喜事,李砚下了值便和其他人一道, 直接去同僚家喝喜酒去了。
没有来医馆接林菀回家。
而林菀则跟着朝朝, 从回春堂出来后, 选择了踱步走回家。
深秋的天气, 还不算太冷, 只是周围的银杏叶早已泛黄。微风习习,落叶纷飞, 不消一会儿便厚厚地铺陈了一地。
朝朝小心地搀扶着林菀的手臂,两人徐徐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踩碎一地金黄。
耳畔净是鞋底碾压树叶时,沙沙作响的声音。
走过前面街口,拐进文屏巷,隔着距离瞥见几位妇人,正坐在门口摘菜闲聊,她们见了她,顿时热情地主动同她打招呼。
“回来了,林大夫。”
“小林大夫,今日怎么没同您家夫君一道回啊?”
林菀听罢,笑着同她解释了两句。
“小林大夫,这篮子菜您带回去,上次我孙子病了,您给开了药,连诊费都不要。今儿个说啥,这菜您也得收下。”
说着,圆盘脸的婶子,就将脚边的篮子提起,塞到了朝朝怀里。
似怕林菀不要,赶紧端着簸箕进屋去了。林菀卡在嗓子眼儿里的话,就这么给憋了回去。
“哎呦喂,小林大夫,您都收了琼婶儿的菜,那我这些鸡蛋,您也不能不要。”
隔壁赵家婶子也不甘示弱,将手中的东西递上去。
她今日特意掐着点儿,在家门口等林菀回来呢。
接话的这位,先前也找林菀看诊过,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生了孩子老是容易遗溺,这种情况每次咳嗽时,便更加难以控制。
赵婶子深受其扰,看了许多大夫,吃了不少药也不见好,后听人说林菀妇科看得不错,便抱着试试的态度上了门,没想到才吃了一月的药,这毛病就治好了。
可让她好一阵激动,现在只要是见着林菀,那就跟再生父母似的。
林菀赶紧制止道:“好婶子,鸡蛋精贵,您别破费了,留着给自己和孩子补补身子。”
“那哪儿行,前头您都免费给我针灸那么久,也不要我钱,我可听人说了,说您上门给那些夫人小姐看一次病,诊金都要二十两呢,这几个鸡蛋连二百文都用不上,您可不能不要。”
听她这么说,林菀真是哭笑不得,她诊金要二十两也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真是离谱得很。
那二十两银子,都是人家赏的,真的去上门看诊,诊费也不过是二两银子。
若是坐堂看诊,那诊费就更少,甚至病人若是实在出不起诊费,她分文不取的也不是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