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长孙家的愧疚,他虽然害怕与畏惧,可是却又暗自的扶持那个人,直到他谢家一天天颓败,在兵部的长子因为卷入贪污案件被革职,他便知道他的报应来了……
或许一开始接近谢婉的时候,苏显是别有目的的,他为了报复谢家,为了借助谢家的力量在仕途上平步青云。
假亦真时真亦假,或许那样浓情蜜意的戏码苏显做久了,连自己都不由陷了进去。
他纳了谢婉身边的贴身侍女,让她为苏家生下长子,极尽一切的手段羞辱谢婉、报复谢家,可是到最终,明明可以将长孙昔年之惨状加诸于谢家的时候,他却悔了……一念之差,他放过了谢家,想必这些年他心中是有谢婉的。
不然那样一个冷血的人,怎么会到最后反而心慈手软了呢。
若苏显就是长孙家的后人,那么谢家流放通州,或许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而周家如今身为仅存的四大世家,周国公战战兢兢的活着,生怕重蹈其他三家覆辙。
纵然他不知道苏显的真实身份,但是昔年陈王陈家、承平侯长孙家以及被流放在通州的谢家,都已经是前车之鉴,帝王心深不可测。
当周国公的爵位袭承到他这个时候,本该封周蘅芜为世子的,但他却以“恩重而人微”的理由同徽宗拒绝了这百年恩典,帝王的恩典或许能让家族门楣荣极一时,却也是如刀剑悬顶。
毕竟昔年神宗给的开国功臣恩典实在太重了,世家门阀的根基盘根错节的,自陈王陈家有谋逆的开端后,后世帝王们见了几个世家难免不觉得心里有疙瘩,如今见周国公这般识趣徽宗自然高兴,是以才会重用周蘅芜。
宁宗时盛极一时、无比显赫的四大家族,如今如此零落,不禁让人唏嘘。
而对于谢家与长孙家那一段过往恩怨周国公原本是不想说的,但又怕自家这混账不小心触了皇家的霉头才说了出来。
知道事情始末之后,众人都是心思玲珑之人,不难推测出苏显真实身份!
那么,一切让她觉得疑惑不解的谜团都已经解开了,从另一方面也能解释了苏显为何能在朝堂上以寒门出身,却能平步青云位极人臣,甚至将皇上与东宫都拿捏于鼓掌之间。
当年长孙一族虽然遭遇到了灭顶的灾难,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难免在朝堂各处没有人手,苏显本是极其机敏之人,再加上他们暗中相助,自能成大事。
这些年苏显行事滴水不漏,若非是苏玉徽误打误撞觉得苏显与谢婉之间的关系令人十分不解,赵肃也不会将苏显与长孙后人联系到一起。
苏玉徽也未曾想到,原本只是为了调查谢婉的死因与过去,却能牵涉出这样惊天隐秘。
她心中一阵唏嘘,不知为长孙家还是谢家,或者是为苏显与谢婉……
如果没有长孙家那一场变故,苏显与谢婉之间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那一年上元佳节,灯火迷离下,锦衣玉带的世家子弟遇见了眉眼温婉的闺阁贵女,那颠倒众生的笑容中不是算计,藏在脉脉情深的眉眼后也不是冰冷的恨意,只是单纯的惊艳与欢喜……
命运无常,谁又堪如此。
第377章 多情误
他想,谢婉应该不记得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并不是上元佳节的灯会,而是在晋候府的后花园,春末,荼靡花开的季节。
那时她是晋候府备受娇宠的千金,长孙家与谢家是世交,他听母亲以无比羡慕的语气道谢家一脉都是儿子,终于得了一个千金,娇宠宝贝的跟什么一样。
母亲笑道:“那孩子生下来就好看,雪白的像个团子一样,听说出生的时候晋候连她连点苦都舍不得让她尝,硬是要婆子将黄连水换成了蜜糖水,说什么谢家的姑娘不能吃一点苦头的。”
他听人说,人的福气是有限的。
孩子出生的时候喂一勺黄连水,取先苦后甜之意,一开始苦着后面人生慢慢的就甜了;若是一开始没吃过苦,但以后的苦会慢慢的还回来。
一开始他对这样的话嗤之以鼻,多年后看着那凋零的荼蘼花,他竟记不起来她笑的时候的样子……
满月的时候,母亲去看她,她说“从来没见过那般乖的孩子,见了人都笑,听说生下来都没哭过,想来以后是有福气的。”
后来他想,那十六年的光阴谢家人将她保护的很好,没让她掉过一滴眼泪,此后一生的眼泪,竟都是为他而流……
父亲对他和几个哥哥甚是严格,纵然长孙家的子弟生来比一般孩子都要聪慧,但对于父亲来说远远是不够的,每日都在繁复的功课中度过。
因为生下来病弱,但是却比几个兄长都要聪颖,看过的文章一遍就会倒背如流,父亲所讲的文章兄长们都觉得晦涩难懂,但他一听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