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真凶
“哈哈哈哈!赵明松,我看你的脑子是坏掉了!居然说我是凶手,我和杜老板无怨无仇,我又为何要杀他!你就凭这些发臭的心肝脾肺,断定我是凶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金捕头看向他冷笑道。
“金岭与杜老板确实无怨无仇,但是你却和他有怨有仇,因为你不是金岭!”
“什、什么?!”吴庸差点再次从椅子上摔下来,“路、路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一旁的路景行抿嘴不语,看着陶不言,眼中满是担忧。这仅仅只是他们的猜测,况且十五此番前去通州探查,金家本就人丁单薄,金老夫人一死金家已经人去宅空,根本找不到人来证明金岭的身份。
“怎么回事?他不是金捕头?”吐得差不多的衙役们刚刚清醒过来又被这个凌空而来的重磅消息砸得有些晕乎。而此时不知何时围在衙外看热闹的百姓也议论纷纷。
“这人不是金捕头,那他又是谁啊?”
“是呀,他是谁啊!”
“他就是金捕头,不要听那贼人乱说!”
“就是,随便掏人家心肝肺的端的不是好人!”显然这堂外经呕吐之后又分成了争执的两派。
“呵呵,你说我不是金岭,你有什么依据?休要在这里胡言乱语!”金岭瞪向陶不言,如鹰的眼中泛着冷冷杀意,“你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赵明松,那你又是谁?又如何证明?”
“当然。我从不乱说话!至于我是谁,在解释清楚你究竟是谁之后,自然会水落石出。到是你,”陶不言轻摇着食指,“刚才我说杜必赢是被人用掌击碎肋骨刺穿心脏而亡,因此非被我的匕首所伤,你却说了一句「我们又怎么知道你玉面书生偷藏的杀招不是这杀死杜老板的追魂掌法」,此话可有差?”
“不错!”
“我和路大人这两个验过尸首的人都不知道打死杜必赢的是追魂掌法,你却只是刚才的短短一瞥就脱口叫出此掌法的名字。试问如若不是施掌之人又怎会叫出名字呢?”陶不言直视着他,眼中泛着慧黠的光。
“这、这,”金岭一时语结,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金某闯荡江湖多年,以前见过这种掌法,所以仅那一瞥便可知晓。只是案发当时事出突然,没有仔细看清罢了!仅凭这一点怎么可以断定我就是凶手!”
“你说你闯荡江湖多年?”陶不言的眼睛微眯,像是猎人看着猎物一步步掉进陷井的喜悦,使那双眼睛越发得明亮。
“是。”
“可是据吏部文卷记载,金岭乃通州人士,出身于武师之家,自三岁起便随父习武,十六岁时在通州武试中武秀才,任通州县衙捕快之职,任职十二年,因屡破大案于六年前秋升为清远县衙捕头。如此看来,金岭这三十四年来,前在通州后来清远,皆为衙门效力,处理县内事务并未出过县,这何来闯荡江湖之说?”陶不言直视着金岭。
“县令大人,这是衙内的卷宗,请过目!”一旁的钱十五则将卷宗递到吴庸远的面前。
“在下年幼时随父亲走南闯北,有些见闻,难道这也不成吗?”金捕头反问道。
“呵呵,跟随令尊大人吗?”
“正是!”
“可是据通州金家老宅的邻居们说,金老爷在一次授武之时,不幸受了刀伤,后伤口久而不愈,随之便卧床不起,不久便辞世。”陶不言叹了口气,接着道,“金老爷辞世时金岭才七岁,难不成,自打你一出生起便已与令尊闯荡江湖?而且那时的所见所闻,这二十余年来皆历历在目?”
“这与你何干?在下自幼记忆过人,年幼之事皆历历在目!”话虽如此,但金岭的底气听上去却并不是很足。
“好,就算你从小出入江湖且记忆超群,但这追魂掌法却并非江湖中有名的武学。十五,你可知这追掌法?”
“小的略知一二。”武林百科钱十五开口,“这追魂掌法乃是「谷中谷」第三谷堂主李凯的得意之技,江湖之中会此掌法仅他一人。此掌法以内力刚勐见长,常常一掌毙命,但遇到内力雄厚之人便讨不到什么便宜,因而在江湖中只算是中流水准,绝够不上高手之列。不过,此人在劫「楼外楼」一趟前往通州的镖银失手后便从此销声匿迹。「谷中谷」行事相来诡异,谷中皆是些十恶不赦的恶徒,所以几乎很少有在遇到「谷中谷」的人后还能活下来的。”
“照这样说来,这位金捕头不仅在七岁之前行走江湖,还遇到了「谷中谷」的李凯,不仅见识了他的绝技还全身而退。真不知是这位李凯的功夫太差还是金老爷的功夫高深呢?可是如此高深的金老爷却死于学员的刀下,岂不冤枉?如此看来,还是那位李凯的功夫太差!果然是不入流的小角色啊!”陶不言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