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柔赶紧捂上嘴,不好,把四百年后的历史说出来了!
她赶紧打住,忙转移话题:“记错了记错了,您再尝尝这道鱼香肉丝。”
李珩连着吃了两顿,腹中已是九成饱,平日里他吃不了这么多。他看着湖面一圈圈荡开的涟漪,此湖也与京林运河相连,兼具存水能力。
他忽想起来之前秦丘说修筑运河时,秦玉柔也曾劝说过。
原本他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但是如今隐约觉得秦玉柔有这个本事,于是问道:“你觉得,京林运河是个什么样的工程?”
秦玉柔摸着鼓胀的肚皮,没料到李珩竟突然考她,不会是依旧觉得修筑京林运河是错误,找他们秦家麻烦吧。
大概是高考后遗症,秦玉柔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三重角度分析运河疏通的必要性,而且举了几百年前修筑运河的例子做论据,虽然京林运河只是完整大运河工程的三分之一,但是足以起到影响百年的作用。
秦玉柔还记得当初秦丘也在这一事上纠结过,但是她知道,在历史上秦丘最后还是修筑了运河,哪怕他最后遭人指摘,后世人也不能磨灭他生平新政的丰功伟绩。
李珩从秦玉柔说出“便漕运、增商税、形成沿运河商贸中心,设洪闸、控水源、可促进沿岸促灌溉”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女人并不是脑袋里只有吃喝玩乐。
而且虽然运河已经修成,秦玉柔所说的这些却还没有运作起来,所以这些话大抵也不是秦丘教她说的。
秦玉柔说完之后不见李珩有什么反应,以为自己没有说到点子上,但是历史书总结的话总不会出现太多的纰漏,她该说的反正都说到了。
她时间有限,一寸光阴一寸金,可不单单是来吃顿饭的,见李珩似乎也不再吃,便提出要去游船,去逛坊子。
秋日的阳光已不再毒辣,风里夹杂着桂花和刚蒸熟馒头的香气,沿着河道顺流直下,孩子们一边洗衣一边打闹,偶尔还能看见桥上有年轻人谈情说爱,倒是一派其乐融融。
“陛下……李公子的天下如今甚好。”这还不抓住机会拍马屁,更待何时。
李珩也正看着在自己治理下的大昭,虽然自己的学识不如几位哥哥,但这几年的社稷稳定,百姓安居,虽偶有灾情也没有造成太大波及,如此他也算不愧江山。
两人上岸后秦玉柔又去买糕点,不一会身后的周寻和真儿的手上都是大包小包。
她在宝钗阁里挑挑选选,被那老板娘夸得甚为欢喜。
“公子您就劝劝尊夫人全都买下吧,瞧着都喜欢呢。”
乍一听“夫人”这叫法,李珩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我们不是。”秦玉柔张口就来,拿手拼命比划着:“他是我表哥。”
她哪敢在外面让皇帝给她当夫君,人家有心上人呢,被这样说肯定会不开心。
李珩见周寻腾不出手来,从腰间荷包里取出一锭银子给了那老板娘,面上虽然不显,但是秦玉柔知道他大概不开心。
“不就是被说我是您夫人了嘛,就不开心。”她小声嘀咕着。
李珩听见了,冷冷一句:“表妹,银子以后还是该自己付的,身为表哥,不该给你花这么多钱。”
秦玉柔愤愤地将玉钗放进袖口中,此时日下黄昏,水波都开始染上橘黄色,秋高气爽,她因着这好天气都不会同他多计较。
两人兜兜转转去了书肆,秦玉柔轻车熟路地就去了二层,一楼都是圣贤书,二楼才是她的乐园。
她知道李珩也不会让她买,但还是忍不住想去看看她喜欢的那几位写话本的文人最近又有什么良品。
李珩这一路上都跟着秦玉柔在瞎逛,搞得周寻都觉得皇帝确实是喜欢安妃娘娘,这种陪伴该是后宫独一份了。
恰逢街上响起唢呐声,秦玉柔探头看去,李珩也一并看去,瞧见桥上下来一高头大马领着一顶红轿子,明白是有人在娶亲成婚。
不过应当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只新娘乘坐的轿辇瞧着还算气派,他看了一眼便收回眼神来,却见秦玉柔还趴在窗前,问道:“这有什么有趣的?”
秦玉柔的表情被帷帽掩着,看得不是很清楚,她只是带着几分骄傲的口吻说:“我那日的嫁妆,有这里的十倍还多,听说光侍卫便有一百六十多人。”
那可真是气派,李珩心里想到。
秦玉柔看见那轿子的一角被轻轻掀起来,许是那轿子里的人也想看看外面的风景。
她长叹一口气:“不过那日的雨实在大,路上什么人都没有。可惜了,若是也如现在这般的话,应该会十分热闹吧,我还备了好多喜糖,原本准备一路撒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