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亡国公主后(307)

这次她过来顺便把赵老太等人带过去,目前河城已经稳定,能让老人家安身。

梁萤关心集市商铺的事情,胡志国翻看批地账册,郡内的所有县基本已经完成了商铺修建,共计八百多户商铺。

八百多户意味着有八百多贯卖地的钱。

梁萤心中欢喜,又问:“脱手的呢,清楚吗?”

胡志国根据各地上交的契税账册得出结果,卖掉了近五百户。

对于这个数字,梁萤非常满意,可见在集市上修建商户是行得通的。

第二日他们亲自去了一趟附近的乡村,正逢赶集,一早就聚集了不少人。

这处集市在桥边,平时基本上有六七个村的村民会来这里交易采买。

因着时代的特殊性,不像现代那么交通发达,所以村里都是扎堆聚集的。

现在集市上修建了十多家商铺,梁萤数了一下,有九家铺子已经在经营了,其余则空置着。

那些经营的铺子有官盐,黑陶,杂货铺,猪肉摊子,豆腐铺,农具……大多数都是老百姓日常所需的物什。

梁萤问了一下卖豆腐的铺子。

老儿说遇到赶集就在铺子里,平时就推车到乡下卖,他们还会做腐乳,豆腐衣等,一家子就靠卖豆腐维持生计。

卖猪肉的屠夫也是这般,赶集就在铺子里,平时也会下乡。

这两年村民们的日子好过了,舍得沾油水,猪肉也比往年好销些。

这个时候的猪大多都是黑猪,肉质跟现代引进的白猪不一样,并且都不会阉割,因为要育种再利用,就跟抱小鸡仔一样,再加之阉割技术不完善,几乎不会去动它们。

毕竟阉割太监都有死人的,那些猪谁吃饱了去阉割它们?

梁萤许多次都想开口,想了想还是作罢,总不能让衙门强制阉割生猪,估计老百姓会认为他们有毛病,跟猪过不去。

现在还是把温饱问题解决了先,以后的物种再谈口感和引进。

她同胡志国说起胡宣对商贩的思路,胡志国显然是赞许的,永庆这边也是一样,大力扶持商贩,只要能带得动的就全面推广。

梁萤甚感欣慰。

由此可见,她的命令是落实到位的。

目前永庆、临都和雁门三郡都已经走上了正轨,无需她再费心思,着实省心不少。

学堂这边从永庆开始,陆续推广到县城。

因为是免费,招收男童肯定方便,但女学不一样。

甄氏主动提出愿意组团把女学推出去。

梁萤很是高兴,胡志国也重视教学,发放通告大量招女先生,组建一个团队把各县的学堂搞起来。

初期学堂里写字都是用沙盘节约成本,待那些娃娃大些了,才会用纸练习。

梁萤同她商讨推广女学的细节,甄氏很认真地记录。

现在她代表的是衙门,背后有太守府撑腰,若是遇到了问题,直接让衙门解决即可。

永庆是女学的试点,如果能顺利推广,其他郡也会陆续开办起来。

在这边耽搁了半个月,梁萤才带赵老太等人去河城。

离开那天奉三郎等人相送,吴元也过来的,他觉得永庆清净,跟奉三郎也熟络,暂且没打算到俞州,等那边把广陵等地收了再说。

一行人乘坐马车离去,奉三郎目送她们远行,吴元忽然问道:“年前能把广陵等地收回来吗?”

奉三郎:“咱们这帮人只知道打仗,可是打下来之后还得治内安稳,方才能守得住城池,要不然就是白干。”

吴元憋了憋,“那明年总行。”

奉三郎:“明年肯定是没问题的,我听阿萤说目前永庆、临都、雁门、扶阳、平中等地已经完成土地下放,局势相对稳定,只剩下河城跟四宜还没完善。

“咱们光夺城没用,夺下来了还得把老百姓给稳住,只有稳住了他们,借粮才方便,要不然军粮就是一个大问题。”

吴元失笑,“合着打一回仗就得借一回粮?”

奉三郎厚颜无耻道:“去年借的永庆,今年就轮到临都雁门那些了。”

吴元:“……”

土匪就是土匪,真他娘的不要脸。

可是绝的是,老百姓手里居然有粮,还愿意借出去。

这就是技术了。

从永庆回河城已经是好些日后了,赵老太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再加之天气炎热,不敢行得太快。

梁萤在马车上跟她唠家常。

目前永庆临都和雁门这些郡的发展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光是富民还不够,还得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所以衙门需要大力宣传法治。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懂法。

不过这个时代占九成人都是文盲,普法的道路委实不容易。

梁萤思来想去,从跟赵老太等人的八卦中萌生出一个普法的妙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