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亡国公主后(278)

赵老太道:“官家娘子便罢,倘若是那金枝玉叶落到这儿来了,我老赵家岂不得被朝廷刨祖坟?”

龚大娘:“……”

赵老太想了想又道:“话又说回来,依目前的局势,老赵家的祖坟迟早都得被朝廷刨。”

龚大娘:“……”

她可真看得开!

一路快马加鞭从永庆抵达雁门郡时,梁萤等人在此地落脚宿了一宿,奉三郎引周太守前来接见。

之前奉三郎就已经同周太守说起过永庆郡内的情形,他根本就不信老百姓会借粮给他们打仗。

因为大家都很穷。

梁萤失笑,说道:“倘若家家户户都有十多亩地种,且有蚕桑副业,只上交三成赋税,没有徭役与租子在身,他们凭什么还会穷困啊?”

周太守被噎了噎,没有吭声。

梁萤道:“我不清楚雁门郡里的情形,就拿我们永庆来说,几乎每家都能分得近二十亩的田地耕种,无需再额外上交租子给豪绅,也没有徭役在身,再种桑养点蚕茧来卖,只要不是太懒的家庭,粮食是足够吃的。

“这次我们借粮,一个最差最穷的县都能借出两千多石粮,且还是老百姓自主借给太守府的,他们总不至于连口粮都不给自己留,是不是这个道理?”

周太守默了默,问道:“如此说来,咱们雁门郡也能这般?”

梁萤:“自然可以。

“只要把豪绅打下来,衙门只要他们手里的田地,不要钱财,把土地按户籍下放均分,禁止土地买卖,就能彻底解决窘困的问题。

“说到底,还得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和恒心去做。

“永庆隔壁的临都也都开始打豪绅分土地了,那许太守有把老百姓放到心上,看到永庆这边富庶,故才跟着学。”

听她这般说,周太守也不由得蠢蠢欲动。

不过梁萤让他稍安勿躁,现在还不是搞土地下放的时候,待俞州那边的局势稳定下来再说。

周太守虽然窝囊,但在治内上还是挺有一套的,同梁萤他们就郡里的治理议了许久。

这边的盐价极其昂贵,近三百文了。

梁萤当即亲笔写了一份公文信函给周太守,印上自己的印章后,让他差人送到永庆,胡太守会安排贾丛修把官盐送过来,直接压价到每斗一百六十文。

周太守很是欢喜,只觉得那女郎做事爽快又干练。

他们原本是要第二日就动身前往河城的,结果周太守邀他们到乡县去看了看。

当地妇人跟永庆不大一样,永庆那边的妇人多数会种桑养蚕,也会做纺织,这边的妇人则是做麻绣。

所谓麻绣,就是将麻剥皮捻成纺纱,而后织成布。

麻布主要有两种色,一种是本色,一种则是染成靛青。

妇人们会用“十”字针法在麻布上刺绣,花样繁多,都是简洁亮眼的图案。

梁萤颇觉好奇。

这算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多数都是做来自家用,可做围裙、布袋、门帘等,也仅仅是在郡里时兴。

梁萤在永庆那边极少看到这种麻绣。

她生了心思,说道:“能给我带两匹走么,这般好的东西,藏在这里着实可惜了。”

周太守当即差人给她弄了两匹。

郡里只有几个县,豪绅也没几个,当地人很少种桑,都是种麻的多,几乎家家户户的妇人都会麻绣。

梁萤在这里看到了可以搞钱的产业链。

她同周太守说道:“待俞州那边稳定了,你这边把土地下放,我给你想法子养衙门。”

周太守半信半疑,“就凭麻绣?”

梁萤点头,“平阴那边的黑陶全郡都有,你这边的麻绣我也能带过去。

“待官盐过来了,我把平阴的朱家黑陶也引进来,你们衙门先免半年商税,看他们能否存活下来,可行?”

周太守:“行。”

梁萤:“倘若朱家黑陶能在这里立足,你们衙门也能抽取一笔商税用于开支,对大家都有利。”

周太守应道:“这是自然。”

梁萤:“所以一开始衙门就得扶持他们,免半年商税,让他们试试看能不能在这里扎根儿生存。”又道,“他家的黑陶刚开始半死不活,后来被我用官盐带货盘活了,现如今一年给衙门上交的商税可不得了,你这边的麻绣也能效仿。”

见她说得信誓旦旦,周太守到底是信了。

用官盐带黑陶,哪个角落里都能铺到货,只要不是太差,总能卖些出去的。

在这里耽搁了两天,梁萤才打马前往河城。

他们抵达河城时,城内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秩序也逐渐在恢复。

先前两郡只有几千人,如今加上降服的俞州兵已经有上万人。

那些兵见识过他们的厉害,不想再受被轰炸的阴影,个个都老老实实,不敢造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