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亡国公主后(173)

不仅如此,附近村庄有空地的全都利用起来,搭建简易落脚处。

一些有身家的避难商贾入了城来,选择住客栈落脚,一些是前来投奔亲戚,还有一些则是来安县另谋出路。

但更多的是手无寸铁,也没钱银的窘困老百姓。

面对松县境内的□□,他们除了选择逃亡,别无他法。

几乎在一夜之间,衙门搭建的几处避难所里就聚集了两百多人。

现在春日夜晚凉寒,且又是风寒高发的时节,梁萤让衙门的伙房熬制大量草药和姜汤艾草给流民饮用,用于预防流感。

不仅如此,避难所也设了粥棚。

大多数流民感激他们的施舍,能在这里落脚,有口热粥吃,就已然不错了。

也有城中百姓同情流民遭遇的,但凡家中有不要的旧衣,皆舍出来给他们御寒。

也有心善的老百姓捐了少许粮食给衙门,哪怕一家舍了半斗呢,汇聚起来也有不少了。

这些细枝末节的举动令李疑等人窝心不已,似乎只要是衙门带头行动,他们就会主动站到身边,给予微小的支持。

可见这个衙门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分量。

不过土匪们到底不是圣母,他们得首先保障县里的百姓不受影响,才会对外头的人施加援手。

眼见越来越多的人往关应门来,城门不再开启,容纳数百流民就已经足够。

奉三郎在城门上劝那些流民前往附近的平阴,结果平阴也不接纳了,劝他们前往安县或其他县。

在这个世道艰难的年代,能自保就已经不错了,哪能救得了所有苦难的众生呢。

看着那些无处可去的人们,梁萤心里头颇不是滋味。

赵雉已经习以为常,站到她身后道:“这是朝廷的责任,我们的援助不过杯水车薪,阿萤也用不着难受。”

梁萤摇头,“众生皆苦,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

赵雉沉默。

梁萤望着明媚春日,明明充满着勃勃生机,却凭空生出几分阴霾。

两人回去时,粥棚正在施粥,提供给流民的饮食并不好,非常粗糙,仅仅只管个半饱。

有几人不满足,把碗里的粥泼了一地,闹将起来,骂骂咧咧说安县的土匪爱民如子,就是这样爱民如子的?

赵雉二话没说上前把闹事的六人全杀了。

此举把在场的所有流民唬住了。

赵雉扔下带血的剑,俯视众生,阴鸷道:“我赵雉就他娘的是个土匪,接纳你们这帮流民,是王小娘子的主意,可若谁敢在土匪的地盘上撒野,格杀勿论!

“现在若是有不服气的,只管滚蛋,我们安县的老百姓供养不起你们这帮大爷!”

他的声音不算太大,却极有震慑力,把在场排队领粥的流民唬得两股战战。

官兵默默上前把六人的尸体抬下去埋了,清理现场血迹。

施粥继续进行。

梁萤从头到尾都没吭过声。

恩威并施,那土匪显然是懂得驭人的。

目前他们也没有好的法子处理这群流民,只能等太守府派兵来把松县的叛乱平息。

这期间贾丛修顺利运送回一批弓弩兵器。

赵雉开箱检查箭镞,个个做工精良,因着是分批运送,所以都是零部件,需要组装后方才能使用。

这群土匪经常干这活计。

赵雉偏爱弩机的爆发力,组装一支弩机的速度极快。

梁萤看他埋首手上活计,眉眼里皆是专注。

桌案上的小物件被他娴熟放入它们原本的位置,有时候她也会尝试组装,但手动能力不强。

赵雉道:“这个太重,你玩不动。”

梁萤撇嘴,晃了晃自己的小胳膊,“你莫要小瞧我。”

赵雉抿嘴笑,“我给你备了袖箭,以后外出用那个防身。”

梁萤好奇不已,“在哪儿呢?”

赵雉:“还没到。”

他组装好那支弩机,忽地对准她的脑袋,“百步穿杨,例无虚发。”

梁萤没好气跳起来打他的头,骂骂咧咧道:“我让你百步穿杨!”

忽听院子里传来谭三娘的声音,喊他们吃晚饭了。

今天做了蘑菇汤,是赵老太亲手煮的。

春日里山上不仅有菌菇,还有春笋,龚大娘在市集上看到有,便采买些许回来给人们尝鲜。

赵老太手艺好,煮的菌菇汤非常鲜,梁萤很喜欢食,用了不少。

赵雉不爱食菌菇类,几乎没动。

不曾想,那菌菇出了问题。

平时赵雉生活习惯极有规律,崇尚早睡早起。

天一黑他就睡了。

结果睡得迷迷糊糊时,忽然被李疑嘈醒。

赵雉睡眼惺忪,外头传来李疑匆忙的拍门声,说赵老太她们出事了。

听到自家老娘出事,赵雉被吓了一跳,披头散发前去开门,连鞋都忘了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